袁世凱本以為,既有此三項協(xié)議,朝鮮派出使臣當會自覺遵循??蓻]想到,出使美國的樸定陽到美國后,不但故意托病不到中國使館報到,而且自行前去會見美國國務(wù)卿。樸定陽能如此不顧朝中已有協(xié)議,定受國王李熙暗中支持。對于此事,袁世凱非常來氣,覺得朝鮮政府言而無信,得寸進尺,出爾反爾,要朝鮮政府嚴懲樸定陽。而此時的李熙及朝鮮政府顯然不愿就此罷手,他們不但沒有嚴懲樸定陽,而且待樸定陽回國后,反倒升樸定陽為都承旨兼副提學。袁世凱越發(fā)氣憤,不斷照會詰責,而李熙就是遲遲不肯懲治樸定陽,而且還說要刪去此前約定的三項協(xié)議。袁世凱知道此事關(guān)系重大,非動真格不可,不斷電請李鴻章,想以李鴻章之威望,讓李熙就范,甚至揚言要進宮代李中堂當面質(zhì)問李熙。李熙無奈,知道如果再僵持下去,必將遷怒中國,遷怒李鴻章,遂讓樸定陽暫時去職。
樸定陽的去職,看似袁世凱取得勝利,朝鮮政府對袁世凱的不滿達到了極點,李熙及閔妃想借袁世凱三年屆滿之際,致書清政府,以袁世凱“駐東既久,終難相濟”為由,請求派人接換,另選一“公正明識者”。實際上,李熙是想借機把袁世凱趕走。但李鴻章知道此時的朝鮮,如果沒有袁世凱從中斡旋、震懾,必將迅速離經(jīng)叛道,遂李鴻章向朝鮮上書,稱贊袁世凱:“該員素有血性,駐韓三載,能任勞怨,惟少年氣銳,初到時間有涉于疏略及過常之處。鴻章一再告誡,近來歷練較深,尚能慎重自持。往年兩次遣兵定亂,該員身在行間,為彼中士民所信服,旋經(jīng)派往專駐,遂覺久而愈親……”光緒十五年(1889年),清廷準李鴻章之奏,稱袁世凱駐朝三年,辦事得宜,“血性忠誠,才識英敏,力持大局,獨為其難”,仍留朝鮮為欽差大臣,即駐朝鮮公使,并賞以道員升用,加二品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