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東的宿怨(1)

中東黑血 作者:文天堯


用“變幻不定”來闡釋國際政治中的熱點問題是最一針見血的,在今天可能是炙手可熱的頭條,過不了多久可能就變成了塵封的記憶,再次讀起會有恍若隔世的感覺?;腥舾羰酪馕吨磺幸殉赏?,可中東的問題卻不能簡單用“一切已成往事”來一筆帶過。那里隱伏著太多的宿怨糾葛,倘若要追溯其恩怨的歷史源流可追溯到千年之前,即便是近代、現代和當代,說不清的、懸而未決的熱點也總是頻頻出現。

中東的宿怨糾葛非三言兩語所能講清楚,但要搞清楚這些問題,首先就得先了解何謂“中東”。中東這個稱謂和歐洲那些殖民者不可謂關系不密切。大概在16至17世紀的那段時間里,歐洲的殖民者在向東進行殖民擴張時,以自己為起點按地理位置的遠近將目標版圖劃分成了近東、中東和遠東。嚴格來說,“中東”不屬于正式的地理稱謂,其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qū),國內外尚無定論。只能說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爾、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也門,巴勒斯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斯以及蘇丹、毛里塔尼亞和索馬里,由于其歷史、文化的因素,一般認為它們都屬于中東國家,而土耳其和塞浦路斯盡管在地理上屬于中東地區(qū)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卻認為屬于歐洲;北邊的阿富汗在政治意義上則一般被看作是中東國家之一。

“中東”還是一種政治概念。最直接的,中東問題就是指阿拉伯國家(包括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問題,也被稱為阿以沖突。這里所指的中東問題是歷史的產物,是大半個世紀以來列強在中東爭奪遺留下來的禍患,其核心則是巴勒斯坦問題。

縱觀整個中東的歷史軌跡,姑且不妨以“一個祖先,多種民族,三次流散,頻繁戰(zhàn)亂”概而言之。

按照《圣經?舊約》所記載的,亞伯拉罕這位“閃族”支派的族長,就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共同的祖先。亞伯拉罕有兩子,當初他與其妻撒拉所生的以撒便是猶太人的祖先,現在的以色列國就是源于這一支系。亞伯拉罕還有一子是與他的妾夏甲易斯瑪儀所生的,因為被撒拉所不容,所以被趕至阿拉伯半島繁衍生息。他便是半島北阿拉伯人的祖先,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即是其后裔?!豆盘m經》中也承認亞伯拉罕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源于共同祖先的血統(tǒng)而繁衍生息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加之歷史上東西方文化在中東這里融合交匯,多種民族便于此匯集同居。現在的中東,各民族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都有著很好的傳承,大多數居民信仰伊斯蘭教,另外還有的信仰基督教、猶太教和其他宗教,文化上的差異也是導致中東不安定的重要因素。盡管各自有各自的信仰,但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教徒心目中都有一個共同的圣城:耶路撒冷。

數千年來,中東地區(qū)有多個朝代興廢更迭,有多種文明在這里起落盛衰。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qū),古時被稱為迦南,那塊土地繁衍生息了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其建立的希伯來王國其間經歷了掃羅、大衛(wèi)和所羅門三個王朝。在公元前930年的時候,王國一分為二,北方稱以色列王國,南方稱猶大王國。再后來,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國為亞述國所滅,猶大王國則于公元前586年毀于巴比倫人手中。這是猶太人的第一次大流散。隨后幾百年的時間里,猶太國家相繼被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羅馬統(tǒng)治者們滅國,猶太人更是被殘忍地驅逐、殺戮,期間所經歷的兩次大流散更是讓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qū)所剩無幾。從此猶太人開始像無根的浮萍一樣,散居世界各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