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反感你,偏離你(1)

微反應:小動作背后隱藏著什么 作者:姜振宇


現(xiàn)代社會的規(guī)則和社交禮儀一方面能夠保證大家都做文明人,絕少出現(xiàn)身體受到傷害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從小就教育人什么是不禮貌的行為。

從孩子兩歲左右可以和大人正常交流開始,我和家人總是會提醒他,說“阿姨好”的時候,要看著阿姨說;跟小朋友說“對不起”的時候,要向著小朋友說。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是這樣被培養(yǎng)長大的,每天都耳濡目染地學習著社會交往的規(guī)則。

因此,成年后在面對領導訓話時,或者與商業(yè)客戶交流時,絕大多數(shù)人也會因為自身禮儀修養(yǎng),而較少出現(xiàn)眼神逃離或者軀干后仰這類比較明顯的反應。

于是,很多逃離反應逐漸從明顯的位移變化演變成了隱晦的角度變化。這樣既能滿足自己的需求(主要是大腦的負面情緒),也能照顧到對方的感受和社交規(guī)則。

比較典型的反應有:

雙人對話時的轉動逃離

傾聽對方談話的時候,把頭轉向一邊,假裝在觀察一件什么有趣的事(其實什么也沒有)。如圖5-11。稍后再轉回來,聽一小段(實際上是看一小段時間,告訴對方我還在聽),然后再轉開。總之,轉開的時間加起來比正面朝向對方的時間還要長。

聊天的時候,眼神開小差是很常見的情況,這個表征就一定代表了對方的逃離嗎?

你在闡述,對方在傾聽。你如果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請關注以下幾個因素:

★ 你們雙方是什么關系(同事、朋友、敵人、愛人……)?

★ 你們平常的觀點一致程度有多高?

★ 你們最近的關系怎么樣,有沒有矛盾?

★ 討論的這件事情,你們之間是否存在不同意見?

★ 討論的事情本身會牽扯到你們雙方的什么利和害?

★ 對方是那種可以聽得進別人意見的人,還是習慣獨立思考,只相信自己的人?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