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在北京市場已經完成了平均每四公里一家店的布局,三環(huán)路上的11家大中門店占盡先機。大中價值最重要的體現(xiàn)是其店面資源,很多店面光是租金帶來的優(yōu)勢就比同行的利潤還高?!?004年開業(yè)的大中中央電視塔店,總面積更是高達2萬多平方米,雖然年租金高達上千萬,但家電產品非常豐富,業(yè)內人稱家電連鎖亞洲第一店,年銷售更高達15億元。創(chuàng)造出每0.1秒即售出一件電器的紀錄,保持全國單店產出最高。
2006年,大中電器邁上第24個發(fā)展臺階,就在大中電器深耕北京市場,年銷售突破百億,純利2億元的同時。它通向百年老店。"這樣的雄心赫然列在大中的企業(yè)目標中,事態(tài)卻已斗轉星移。另外的三家家電連鎖企業(yè)國美電器蘇寧永樂卻已經先后上市,并在全國大肆擴張;對其形成了合圍之勢。
老成持重的張大中一直非常本分地遵從著"有多少錢,做多大生意"的原則來發(fā)展企業(yè)。我們在北京已經有一定份額,所以想繼續(xù)將這個份額做大,也要根據(jù)自己的控制能力和資金能力來發(fā)展。但是張大中的謹慎和內斂,在對手頻頻發(fā)力的行業(yè)背景下,就未免顯得過于保守了。
大中的問題不小,首當其沖是內部管理,試想,一個沒有ERP,每年銷售額接近80億的大型家電連鎖銷售商如何管理?很多業(yè)內人士了解這一情況后都會說:這怎么經營。其次是外地投資不理想,大中電器發(fā)跡于北京,卻一下跨越周邊的河北、天津等省市把觸角伸到了重慶、南寧等地,這樣一來,物流成本提高,經營壓力劇增。
2004年的一次會議上,第一次見到孫為民的張大中一定要拉著對方"聊聊"。張的問題是:為什么自己在北京打拼20多年才有的門店規(guī)模,蘇寧幾年內就做到了?孫給出的答案是:因為蘇寧一開始走的就是全國擴張開店的路子,從沒想過做區(qū)域品牌。
家電業(yè)慘烈的競爭以及資本市場令人眼花繚亂的變化,使得意圖安享晚年,退出江湖的張大中從年齡來看,相比于38歲的黃光裕和44歲的張近東,60歲的張大中已無力繼續(xù)打持久戰(zhàn)。
2006年初,時任永樂電器董事長的陳曉第一次與張大中探討合并話題。他給出了15億的報價形成國美蘇寧之外第三極的新力量。2006年4月,兩家公司就在香港正式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陳曉用當時價值約22億的永樂股票換得大中電器100%股權,計算依據(jù)是用大中每年的凈利潤乘以永樂的市盈率,雙方約定在一年內完成合并。為了保證協(xié)議的進行,永樂向大中支付總數(shù)1.5億元訂金。
雙方約定,在協(xié)議執(zhí)行的這一年內,大中不得再與第三方競爭對手洽談合并,而對永樂是否可以跟第三方洽談合并當時并無約定。張大中對這些條款沒有放在心上,大中方面甚至還沒有一個法律顧問仔細把協(xié)議拿來讀一遍,他便像以往一樣獨自決策,簽上了自己的大名。
誰知,永樂在宣布收購大中不到3個月,自身即被國美納入麾下。事情突然起了變化,這一收購戲劇效果不斷。黃光裕和陳曉不僅將國美永樂即將合并的消息向張大中攤牌,并且力勸張大中加入新國美。但張大中感覺被騙了,斷然拒絕了宣布與永樂解約,并將雙方的"解約官司"交由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進行仲裁。已經并入國美、股票退市的永樂要求大中繼續(xù)履約,否則就得支付4.5億元罰金;大中則要求罰沒已經拿到的1.5億定金,與永樂完全解約。仲裁官司從2006年9月一直打到2007年底,直到國美實現(xiàn)對大中的曲線收購后才了結。
永樂與國美合并事件讓張大中感覺自己被出賣了。于是他通過蘇寧的一名高層,向張近東詢問蘇寧有沒有收購意圖。得到的回復非常積極,張近東馬上要求和他會談。
在國美收購永樂以后,張近東冷眼旁觀,并且對記者宣稱:"蘇寧有并購的實力,但沒有并購的欲望,我們只選擇自身擴張的發(fā)展模式。"但看到國美和永樂強強聯(lián)合后,張近東開始按捺不住,積極謀劃與大中電器的聯(lián)姻。
當天下午張大中和張近東的會面會談甚歡,雙方敲定了蘇寧并購大中的框架性協(xié)議。最核心的因素關于大中電器的價格。本來陳曉那邊給的收購價格是15億元人民幣,而談的時候張大中要30億元。第二,大中電器品牌,歸蘇寧所有;第三,雙方各成立一個談判小組,協(xié)商具體事宜。
張近東沒怎么考慮就答應了,對接受這個報價的原因,張近東強調是有情感的成分在里面:"張大中也是創(chuàng)業(yè)者,年齡也不小,畢竟為行業(yè)付出了這么多。""我就是非常同情他,覺得應該給他這么一個回報,所以(在價格上)就不太計較了。"
張大中還向張近東保證,即使出現(xiàn)更高價格的買家,如果出價只比蘇寧略高兩三億,那么大中仍然賣出蘇寧。如果實在比蘇寧出價高過太多,才會予以考慮。張近東表示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