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北方陣營(1)

大明帝國戰(zhàn)爭史 作者:李湖光


二 北方陣營

陣,是古代軍隊野戰(zhàn)時擺出的隊伍的戰(zhàn)斗隊形。陣在我國歷史悠久,遠在春秋戰(zhàn)國時的《孫臏兵法》,里面講述的陣形就有方陣、圓陣、疏陣、數(shù)陣、錐行之陣、雁行之陣、鉤行之陣、玄襄之陣、火陣、水陣等十種。古代著名的陣還有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八卦陣,唐代李靖的六花陣,南宋吳階、吳麟的疊陣等等,不可勝計。不過,種類繁多的戰(zhàn)陣,很多都與奇門遁甲、占卜符咒等神秘主義扯上關系,流于故弄玄虛,實用的并不多。

營,是通常以土、木、石等軍事材料臨時建成的屯兵點,有挖壕、立柵、聯(lián)結(jié)兵車等多種形式。

陣與營都能夠在野戰(zhàn)中攻守兼?zhèn)?,有異曲同工之妙,時?;旌显谝黄鹗褂?,難分彼此,統(tǒng)稱為“陣營”。

明軍在南方使用疊陣制勝,那么,在北伐中原時陣營又發(fā)揮了多大作用呢?其實,明軍北伐的過程非常順利,大部分地區(qū)都是傳檄而定,無論是元朝的政府軍還是北方的各類大大小小的軍閥,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之下都是望風披靡,所以,在野戰(zhàn)中遭遇對手,進行布陣與破陣的機會不多,主要有3次。

第一次是1368年(洪武元年)4月的河南塔兒灣之戰(zhàn),戰(zhàn)前共有5萬元軍列陣于洛水之北與明軍對峙,副將軍常遇春以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氣慨,一馬當先,單騎闖入敵陣與20名元將激戰(zhàn),并用箭射死一名元軍前鋒。大將軍徐達隨后帶領部隊全線出擊,迅速打敗了元軍,為完全占領河南贏得了關鍵的一次勝利。

第二次是1368年(洪武元年)11月的太原之戰(zhàn),那時明軍已經(jīng)攻克了元朝的首都——大都,盤踞山西的元將王保保離開太原,從雁門關、居庸關等地反攻,企圖收復失地。徐達果斷采取“批亢搗虛”之策,率領精銳騎兵自太行山麓的井陘而直撲太原。當王保保前進到保安(今河北懷來一帶)時,聽聞大后方告急,不禁大驚失色,無奈只好放棄進攻計劃而回援太原。雙方軍隊在太原城下對峙。元軍在城西貼近明軍而布陣,明將郭英登高偵察,看見元軍兵雖多,卻不整齊;陣雖大,卻不戒備森嚴,便向上級建議乘夜劫其營。恰巧在這個時候,王保保部屬豁鼻馬秘密向明軍約降,并自愿做內(nèi)應。徐達大喜,當機立斷,計劃劫營。當晚,元軍被里應外合的襲擊打得措手不及,自相蹂躪,王保保僅帶著十八騎逃去。明軍進而席卷山西。

第三次是在1371年(洪武四年)4月的沈兒峪之戰(zhàn),這一戰(zhàn),徐達的對手仍然是王保保。王保保自太原敗后,逃出塞外,重新糾集故元殘余勢力,于1370年(洪武二年)12月包圍蘭州,西北大震。徐達率領軍隊在萬里之外前往救援,經(jīng)潼關、出西安、過定西,一路氣勢如虹,兵鋒直指王保保。王保保退往定西縣北的車道峴屯營,徐達緊跟不放,駐師于車道峴南面的沈兒峪,派左副將軍鄧愈在元軍的營壘外立柵,步步進逼。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