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4-6歲科學家庭教育標準手冊 作者:陳光


為孩子營造一個“立體”的家教氛圍

肖 川

我經常會遇到一些滿臉困惑、一心憂戚的家長。他們對孩子懷著殷殷的期望,而教育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但不是所有的愛都是成熟和健康的,比如方法不科學、態(tài)度生硬甚至粗暴。因此,編寫一套幫助家長教育孩子的書是很有意義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專業(yè)人員的引導,他們更需要不斷地學習,并與孩子一道成長。

目前社會就業(yè)壓力與日俱增,年輕父母忙于工作,由祖輩代理家長做兒童的管教已成普遍現(xiàn)象,保姆帶孩子也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我們試圖給家長們傳達一個新的理念:家長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立體”的家教氛圍。如果把教育孩子看作一場重大的戰(zhàn)役,要想取得這場攻堅戰(zhàn)的勝利,光靠父母單薄的力量恐難成功,還要善于調動各方盟友的優(yōu)勢力量,才能取得輝煌的戰(zhàn)果。在這場教育孩子的苦戰(zhàn)中,父母是主力,祖輩是高參,保姆是戰(zhàn)友,教師是同盟。培養(yǎng)一個人格強健、頭腦聰慧、體魄健碩的孩子是每一個家庭渴望獲得的完美結果。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全家總動員”學習科學的家教知識就顯得十分必要,這也正是本套叢書編寫的初衷。在內容設計上,叢書針對父母、祖輩、保姆(其他教育孩子的參與者)三大重要教育者,從不同角色的家長在孩子教育中所發(fā)揮的獨特作用出發(fā),為家長提供教育孩子的科學指導。

叢書力求以一種優(yōu)美、輕松、風趣的方式同家長交流經驗,將傳播家教先進理念與現(xiàn)實可行的操作方法相結合,理論闡釋與鮮活案例并重,既體現(xiàn)豐富的實踐經驗,又反映教育的精神內涵,既追求思想的深刻,又講求內容的可讀性。叢書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講述家庭教育的內容各有側重。本書力圖解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關鍵問題和主要困惑。

在這里我想對家長朋友們說,家長需把握教育的方向與目標 讓每個孩子盡可能充分地發(fā)展:體驗成功,享受快樂,贏得尊嚴,讓孩子成為幸福人生的創(chuàng)造者。然而,現(xiàn)實情況是,很多家長對孩子懷著過度的期許,他們每天緊繃著神經,緊盯著成績單,讓孩子不堪重負,嚴重者罹患精神病甚至自殺,如此令人扼腕嘆息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父母應當對子女建立合理的期望,不要總希望你的孩子一定是優(yōu)于常人的天才,不要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對孩子潛能的挖掘也要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征,讓兒童們就像兒童的樣子,讓他們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成長是兒童生活的主題。成長離不開學習,但除了學習,他們還需要更多,包括足夠的休息、娛樂、睡眠,他們還需要與同伴交往,與成人交往。家長需要關注兒童包括認知發(fā)展在內的整個身心的發(fā)展,不要把兒童的成長窄化為學業(yè)成績。

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他的位置。不管他將來是教授、官員、企業(yè)家還是修理工或者小商販,只要他很快樂就可以了。只要將來每個孩子都成為知書識禮、談吐得體、易于溝通、善于合作、勇于承擔的人就是教育的成功。

我們的家庭培養(yǎng)出的孩子缺少個性,缺乏創(chuàng)造力,究其原因是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太缺少愛、寬容和民主了。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更多的是一種權威,而缺少與孩子平等的、分享的意識。家長應該在更多的問題上尊重孩子的意見,傾聽孩子對于事情的感受,給他們足夠的知情權、選擇權?,F(xiàn)代社會中父母與孩子溝通太少,他們過多注重孩子學習書本的知識和升學率,而缺少對孩子人際交流的關注,特別是親子間的交流溝通更是少得可憐,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這種交流的價值。有些父母在家里言語很少,比較冷漠,這造成了他們與孩子缺少充分的交談,在孩子交朋結友等問題上一些父母也對孩子缺少足夠的尊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