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曾參殺人——探秘消息小道
曾母相信兒子殺人,魏王相信街上有老虎,全是因為謠言的特性。我們傳播小道消息,并非是因為我們惟恐天下不亂,而就是因為我們維恐天下亂,所以才對與我們生存環(huán)境與生活環(huán)境有關(guān)的小道消息大肆傳播。當你不在意謠言的時候,很可能真的會被它不幸言中,周宣王與周幽王就是兩個殊途同歸的例子。
逃跑的母親
孔子的高徒曾參有一段時間和母親住在費地,此地有一人和曾參同名,某一日殺了人,被當場活捉。消息傳開后,大家紛紛跑到曾參家探悉究竟。巧的是,曾參不在家。第一個來到曾家的人就神色異常,對曾母說,"你兒子在街上殺了人。"曾母正在織布,聽了這話,表情平靜,回道:"我兒子不會殺人的。"
來人皺眉而走,第二人又來,神色恐慌,說,"你兒子在街上殺了人,已經(jīng)被捉住,可能要連累你。"曾母繼續(xù)著手里的活,回道:"我的兒子是不會殺人的。"
不久,第三個人來到,大叫著,"你兒子在街上殺了人,官差正在審問他,家中還有什么人,你還不快點走!"
曾母停了手中的活,但還是毫無底氣地回了一句:"我兒子不會殺人吧。"
第四個人來到,消息已經(jīng)成了:"你兒子殺了人,官員已經(jīng)在來的路上了。"曾母想都不想,轉(zhuǎn)身沖進屋,從后窗戶跳出去逃跑了。
不過,曾母逃跑后不久,就得知了事實真相,回到家中,又安心織她的布去了。
這個故事明確記載在《戰(zhàn)國策》中,后來演成一個成語叫"曾參殺人",寓意為聰明的人應(yīng)該根據(jù)確切的事實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問題,而不要輕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曾參是孔門子弟,提倡每個人一日之內(nèi)都要三省己身,以品行端莊著稱。曾母有"婦德",對兒子信任有加,卻在幾次聽到"曾參殺人"的謠言后逃跑,這足以說明謠言的可怕。曾母之所以會逃跑,是因為當時有"株連"法,一人犯法,家人同罪。所以,曾母必須要跑。
那么,曾母為什么會相信曾參殺人這一謠言呢?
如你所知,曾參品行端正,孝順父母,按儒家思想,一個孝順的兒子是不會做違法亂紀之事的(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可曾母居然不用分析的眼光看問題,最終真的就相信了曾參殺了人。
我們回到故事中,來看第一個傳播謠言的人。他并沒有故意造謠的心思,他可能的確聽到了曾參殺人這一消息。但他并沒有仔細去察看這個消息的可靠性,依他所有的知識(他知道有個人叫曾參)立即將這一消息傳給了曾母。曾母不聽,他又傳遞給第二個人。第二個傳播者來到曾母面前,傳播這一消息時,為了讓曾母相信,他刪減并強化了一件事:曾參已經(jīng)被活捉。第三個傳播者來的時候,消息再次被強化:官員正在審問。而第四個傳播者帶來的謠言卻是經(jīng)過再次刪減與強化:官員正在來捉曾母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