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從“南海一號”沉船中出水的200余件珍貴文物,在南宋官窯博物館臨時展廳正式展出。這艘備受中外考古界關注,沉寂海底800多年的南宋古沉船,從1987年被發(fā)現(xiàn),到2007年12月22日重見天日,28日入住“水晶宮”,沉箱的打開,揭開了這艘裝載著無數(shù)秘密的古沉船的神秘面紗……
那么,這艘古沉船上的瓷器究竟來自哪些地方,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裝載有多少文物,從何地起航又駛向何方,為什么會沉沒?
沉船簡介
“南海一號”沉沒于珠江口以西、距廣東省陽江市東平港以南約20海里處,于1987年廣州救撈局和英國某潛水打撈公司在廣東上下川島外發(fā)現(xiàn)的,1989年經國務院批準,被命名為“南海一號”。此沉船為800年前南宋時期商船,長30.1米,寬9.8米,船艙內保存文物總數(shù)為6萬至8萬件。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也是唯一能見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沉船。
已出水完整的可復原器物總計4500余件,文物主要以瓷器為主,此外還包括金器、銀器、錫器、鐵器、銅錢、漆器、動物骨骼、植物果實等。瓷器大部分是產自浙江龍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鎮(zhèn)等南宋幾大名窯,品種超過30種。這些瓷器造型獨特、工藝精美,絕大多數(shù)完好無損,是宋朝繁華瓷業(yè)的一個縮影,為研究宋朝瓷器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發(fā)現(xiàn)的銅錢近萬枚,最早的為東漢的“貨泉”,最晚的年號是南宋“紹興元寶”。金飾品中有鑲嵌珍珠的金戒指,非常精美。沉船上還發(fā)現(xiàn)了兩具眼鏡蛇的遺骨,眼鏡蛇一般為印度人飼養(yǎng)的寵物,因此專家推測船上曾有印度商人。
打撈方案
“南海一號”沉沒海底800多年,歷經海水的沖刷、腐蝕,船體已非常脆弱。專家對“南海一號”的打撈進行了多次研究和論證后,最終確定了“整體打撈”的方案。古沉船整體打撈無論在世界考古界還是在打撈界都屬首創(chuàng)。
“整體打撈”采用了一個巨大的鋼制沉井,將埋藏于海底淤泥之下的古沉船及周身淤泥整體打撈上來。按照這個方案,巨型沉井被壓入海底后,將整體罩住沉船及其周圍淤泥,然后再從沉井底部兩側穿引36根鋼梁,形成一個密封的“鋼箱”,把“南海一號”連同海水和周圍泥沙整體打撈出水。
由交通部廣州打撈局歷時1個多月設計和制造的沉井,長35.7米,寬14.4米,高12米,重達530噸,分上下沉井兩部分。下沉井高5米,底部設計為向內收縮的斜角,方便沉井順利地插入海底淤泥中。上沉井的底部預留了36對方孔,36根底梁從中橫穿而過。
沉船揭秘
船主的身份 從“南海一號”共出水的金手鐲、金腰帶、金戒指等黃金首飾比較粗大推測,船主可能非常富裕,這個人有可能是一名身材魁梧、體型高大的富商。
船上人員是否逃生 從對“南海一號”文物的打撈結果看,目前還沒有發(fā)現(xiàn)古人骸骨。
有專家推測,由于“南海一號”上已經出水的腰帶、戒指、手鐲等金器多為飾品,且數(shù)量少,應該不會是遠洋貨物,極有可能是船上的富商所佩戴。按照這樣的推斷,“南海一號”沉沒時,船上的富商如果可以及時逃離,應該不會將隨身所戴的金手鐲、金腰帶、金戒指全部拋掉再逃生,所以有可能是與“南海一號”一起葬身大海。
當時船上生活如何 考古人員曾從凝結物中清理出了一件較為完整的漆盒,漆盒飾紋華麗,非常精美,透露出它的主人擁有精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