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龍可稱得上天地之間威力較大的動物了,但龍如此強大,還是經(jīng)常的隱藏自己。所以龍在日常的活動中,根據(jù)情況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這其實就是韜晦之計。
在《易經(jīng)》乾卦中,有“潛龍在淵”之語,其意指君子待時而動,要善于保存自己,不可輕舉妄動。
對《易經(jīng)》中“潛龍在淵”之語,曾國藩早就已經(jīng)注意到了。在他初建湘軍時,水陸兩軍加起來也只有一萬余人,而太平天國當時卻有百萬之師。曾國藩若是輕舉妄動,無異于以卵擊石。所以他一直隱忍不發(fā),掩藏實力,等待湘軍強大那天。
韜晦之計在我國歷史上可謂是豐富多彩,特別是那些面對君王之威,深陷官場險惡之中的官吏來說,他們如果不懂得一兩種韜晦之計的話,是很難保全自己的性命的。下面就揀取歷史上的幾種加以舉例說明:
(1)裝瘋賣傻可以保身
燕王部屬葛誠被建文帝收買,騙朱棣入京(南京),建文帝本想將他扣留,但一時找不到借口,便又放他回了燕京。燕王一回,立刻裝瘋賣傻。有一次出門幾天不回,后來有人找到他,見他睡在泥淖里,把他扶起來,他還大罵:“我好好睡在床上,干嗎要扶我出去?”他在暑天穿著皮袍圍著火爐還渾身打抖,說天氣太冷了。以此瓦解了建文帝對他的猜忌。
(2)自傷避禍
在國民黨抓壯丁時,有一位青年農(nóng)民將自己的右手食指砍掉,抓兵的見沒有食指,無法扣動槍的扳機,便沒有抓他,從而躲避了戰(zhàn)死的厄運。
(3)安睡保身
宋神宗年間,蘇軾被人誣陷而下獄。一天夜里他正要入眠,忽有一人走進囚室,放下一箱子做枕頭,倒地便睡。
蘇軾以為他是新來的囚犯,未予理會,只管安睡。不料在天快亮時,那人推醒蘇軾,對他說:“恭喜,你安心吧,不用愁了。”
原來那人是皇上派到獄中觀察蘇軾的太監(jiān),他回宮里稟報:“蘇軾很安靜,夜間睡得很沉。”
神宗點頭說:“我知道他問心無愧。”
不久,蘇軾就被釋放出獄了。假如蘇軾沒有獄中安睡的膽魄,真不知會怎樣。
(4)巧為避禍
中國古代有個叫周玄素的畫家,一天皇帝高興命令他在宮殿的墻上畫一幅《天下江山圖》。周玄素說:“我還沒有游遍全中國,不敢接受你的命令。只有請你先勾勒一個草圖,我好加工潤色?!庇谑腔实劬陀H自拿起筆,畫出了規(guī)模宏大的模樣,讓周玄素加工。然而此時周玄素又說:“皇上山河已經(jīng)確定,哪能稍作更改呢?”皇帝聽他這樣說,也只好笑著作罷了。就這樣,周玄素巧妙地違抗上命,躲避了可能因不合旨意而招來的災禍。
韜晦之計是在自己力量尚不足、羽翼尚未豐、戰(zhàn)機尚未到時,隱瞞自己的真實意圖,避免對手發(fā)現(xiàn)自己和謀害自己,從而保存自己,以待今后再戰(zhàn)的計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