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桐桐2歲的時候,有一次我切西瓜,剛把西瓜切成兩半,桐桐就伸著小手要,我就先切了一小塊遞給她。
然后,我接著切西瓜,剛切下一塊,她又伸著小手說“要”。
見孩子如此“貪得無厭”,我裝作沒聽見。
桐桐見我不理她,大哭了起來,嘴里還喊著“要,要”,并伸手去拿。
妻子看孩子哭得可憐,又擔心刀碰著了她,就把剛切下的那塊瓜遞了過去。
桐桐破涕為笑,把手中的小塊瓜放到桌子上,用雙手接住這一大塊瓜。
“奶奶,給?!蓖┩╇p手托著那塊大西瓜遞給身邊的奶奶。
眼看著這一切,耳聽著桐桐稚嫩的聲音,我的眼睛濕潤了。
孩子要西瓜,原來是為了給奶奶吃。
而我卻不等孩子說出來,就想當然地認為她是貪吃。
由此我想起了小時候,發(fā)生在妹妹身上的一件事情。
有天,妹妹放學(xué)后,媽媽讓她做事情,她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媽媽叫了幾次,她還是沒有反應(yīng)。
這不像妹妹以往的行為,但媽媽沒有注意,她責備妹妹懶惰,說她越來越不聽話,妹妹聽著聽著,趴在桌子上哭了起來。
媽媽這才覺察到異常,她走到妹妹身旁,小聲地問:“孩子,發(fā)生了什么事?能告訴媽媽嗎?”
妹妹抽噎著開了口。這樣,媽媽才知道,妹妹那天月經(jīng)第一次來潮。她緊張、害怕,不知道怎么回事,又不敢對媽媽講。
了解情況之后,媽媽告訴妹妹這是女孩長大的標志,應(yīng)該慶幸才對,不必擔心,又指導(dǎo)她應(yīng)該如何去做。妹妹的心情才好轉(zhuǎn)起來。
如果你讓孩子做什么,孩子不做,也不說,并且行為異于平常,這時,你就要注意了,孩子很可能有心事,或者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候,你一定要想辦法讓孩子開口。
只有讓他把心里的話說出來,你才能解開孩子的心結(jié),幫助他指點迷津。否則不問三七二十一,對孩子就是一番責備,只會令孩子傷心。
我常聽家長抱怨說:“現(xiàn)在的孩子,有什么事情,寧愿埋在心里或者寫在日記本中,也不愿給我們透露一句,想了解他們真難?。 ?/p>
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原因多樣。不過,你可以試著通過別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這樣孩子就有可能把心里話說出來,使親子溝通變得順暢。
一位母親找到我,說她與女兒之間發(fā)生了誤會,現(xiàn)在孩子什么話都不愿意向她說。
我建議她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紙上,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guān)心、愛護。
她照辦了,開始的時候,女兒也用寫紙條的方式回復(fù)母親。后來,母女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彼此也越來越了解。
女孩知道了母親一直愛自己,只是有時候做法有些偏激、方法有失妥當,因此原諒了媽媽。這樣,兩人的矛盾化解了,孩子有話又開始向媽媽傾訴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惑、難題,有時候他們不敢說,怕你責備;有時候是因為你過于武斷地下結(jié)論,結(jié)果傷害了孩子;還有的是因為孩子本身內(nèi)向,有什么事情只是放在心里等。
但不管孩子屬于哪一種情況,你都要想盡辦法讓孩子把心里話說出來。只有這樣,你才能了解孩子,才會做出有效的指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