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節(jié):沒有什么是誰

做你自己 作者:(美)彼得·巴菲特


很令人羨慕?是不是?

如果進一步探究,或許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很多享有特權(quán)的人往往外表精致、舉止優(yōu)雅,但這背后似乎缺失了什么。他們表面的自信其實非常脆弱和易碎,因為那根本不是"真正"的自信,而僅僅是一種高高在上的習慣。他們對名車、游船和避暑山莊的瘋狂迷戀其實是在補償某些更加珍貴、微妙的內(nèi)心缺失:使命感、對于真正自我的認同和接受,無法將擁有的和內(nèi)心渴望的東西做有意義的聯(lián)結(jié)。

最主要的是,這種玩世不恭往往是為了掩蓋他們自尊心的缺乏,但這樣的精致面具最終都會失去效力。自尊心只能靠拼搏贏得。這一點極其重要。許多養(yǎng)尊處優(yōu)但內(nèi)心空虛的人已經(jīng)在無意間被剝奪了有價值的冒險機會。他們的家庭給予他們的是奢華但已縮水的人生。正如我父親說的,他們出生時含著的金湯匙,有可能會變成背上扎著的金匕首。

沒有哪個父親會剝奪子女活出飽滿人生的最佳機會。沒有哪個母親會阻止自己的孩子去找尋自尊并實現(xiàn)個人價值。那么,為什么那么多家長卻總是好心辦錯事呢?

原因之一就是富裕家庭所面臨的特殊困難和危險沒有被足夠重視。人們都清楚金錢買不到幸福,但也心照不宣地承認幸福換不來金錢!的確,有了錢,就可以更容易地解決一些生活壓力,但這并不證明金錢無所不能,更不能消除個人的痛苦。說實話,當太多家庭掙扎在貧困邊緣時,我們很難對富人的后代產(chǎn)生好感。

不過,所謂的富家子女,確實面臨著很大的挑戰(zhàn)和誘惑。這些問題真實存在,雖然它們可能與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無關(guān),但也不容小覷。

許多臨床研究都證明了這一點。前不久我偶然看到《特權(quán)的代價》一書的作者--心理學博士馬德琳·萊文的研究報告。萊文博士基于2007年的一項研究得出結(jié)論,有30%至40%的富家子弟患有抑郁癥。在這項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中,年輕女性占到了22%,是國家平均水平的3倍。這些抑郁癥患者中有10%至15%,最終選擇了自殺。

顯然,這些問題都非常嚴重。即使有些沒有出現(xiàn)臨床癥狀或者惡劣后果,情況也令人擔憂。家長們到底犯了什么錯,導致他們的孩子在無意中受到了傷害?

這些錯誤基本可以分為兩大類。首先就是用金錢代替愛。

各類指導手冊上對于如何為人父母都有大量描述,而我想說的是,富有的家長往往太關(guān)注自己的事業(yè)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guān)心,他們給了子女大量的金錢,卻沒有給孩子應(yīng)有的愛。

手中的信用卡可以讓你很輕松地就能給孩子買個玩具,這會使孩子興奮幾分鐘,也許某些家長這么做的主要目的只是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這樣他們就能全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當中了。可他們卻不知道,對孩子而言,更有意義和價值的事情是父母能夠花時間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做游戲,觀察他們是如何思考的,并嘗試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但是,這需要真正的投入,而不是一張信用卡就能敷衍了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