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心行,
入華嚴不思議解脫境界,
安住彌陀寂光凈土。
——凈空大師
說明:
依照梵網(wǎng)經(jīng)中
佛陀所說大乘菩薩的種種行持,
不斷地努力實踐,
終能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
悟入《華嚴經(jīng)》所說的莊嚴法界。
那就是不思議解脫境界,
最后圓滿清凈的真我,
將安住在彌陀法界的寂光凈土。
倫理是人類心理生活的主體,它是人類自遠古以來,用以維持身心平衡發(fā)展,導正生活取向,使自己免于瘋狂、免于墮落,并使精神生活得到提升的信念。因此,無論在宗教或哲學,在政治或經(jīng)濟活動,在藝術(shù)或文化表現(xiàn),倫理是共同的核心。沒有倫理就沒有宗教,因為那樣的宗教是迷信;沒有倫理哲學根本就不能存在,因為它所討論的真、善、美、圣都會被虛無和墮落所瓦解。政經(jīng)活動沒有倫理,社會就變得紛爭不安;而藝術(shù)與文學如果失去倫理,它即刻失去弘揚人性、砥礪心志的使命。所以倫理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基元,它使我們生活得健康自在。
倫理的建立是從人類精神生活的光明面出發(fā),透過體驗、歸納和證悟之后發(fā)現(xiàn)的。所以倫理本身就是精神生活的元神,它是人類希望自己幸福所發(fā)現(xiàn)的律則。透過倫理的實踐,使自己精神生活健全,不必借著幻覺或迷信來維持充滿挑戰(zhàn)的人生。倫理的真正功能是使自己內(nèi)心完全自由,清醒地面對無常多變的生活,而又覺得喜悅豐足。
透過倫理的洗濯,人類不再依賴權(quán)威、物質(zhì)和神跡來維持心理生活上的無助、彷徨和孤立。內(nèi)在的心理世界,在經(jīng)過倫理的砥礪之后,產(chǎn)生豐足自在的心境,對永恒的精神世界有了不可思議的體驗;對生活的本身有了徹底的醒覺,調(diào)伏一切精神生活的障礙,悟入莊嚴的精神法界?!度A嚴經(jīng)》世主妙嚴品中記載釋迦牟尼佛,證入華嚴莊嚴世界時說:
“爾時,世尊于一切法成最正覺,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其身充滿一切世間,其音普順十方國土,譬如虛空具含萬像,于諸境界無所分別,又如虛空普遍一切,于諸國土平等隨入,身恒遍生一切道場,菩薩眾中威光赫奕,如日輪出,照明法界,三世所行眾福大海,悉已清凈,而恒示生諸佛國土,無邊色相圓滿光明,遍周法界,等無差別,演一切法,如布大云,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無障礙?!?/p>
這段經(jīng)文很清楚地道出了精神生活提升到圓滿的境界時,就與整個宇宙等參,頓入不可思議的永恒。
佛法本身就是一套通往醒覺的倫理,透過釋迦牟尼佛的證入和宣說,以及以后諸大菩薩行者的力行實踐和弘揚,使佛法這門圓覺的精神生活倫理得以流傳。
宗教是離不開倫理的。但是,各種宗教所揭示的倫理,則代表著不同的精神生活和不同層次的精神法界。哲學家弗洛姆曾經(jīng)透過心理分析學的方法,研究倫理在人類精神生活中的脈動,而把倫理分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取向,即:權(quán)威的倫理和人文的倫理。茲分別說明如次。
佛教的人文倫理
倫理是個人精神生活的表現(xiàn):健全的精神生活本身就是倫理。在佛教的教義中,倫理就是道,就是醒覺的本身,而不是要人去屈從于權(quán)威的神所訂下的生活戒律。釋迦牟尼佛所留下的唯一教訓是醒覺,也就是要“空掉”一切成見和習氣。真正的倫理和戒律,是覺者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做教條的奴隸。這是一種人文的倫理,它奠基于自我的醒覺所由發(fā)的內(nèi)在心聲。人文的倫理源自真我,它使自己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成為健全和諧而徹底發(fā)揮其潛能的人。
人文的倫理不但能發(fā)揮自己的潛能,能維護我們應有的清醒和自豪,并能對自己提出肯定答復的禪定功夫。我們不能將人的德性孤立起來處理,而要將倫理與精神生活完全的融和,使人成為他所應有的本來面目,讓每一個人都能生活在清醒、有回應能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