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國人:永遠背著哲學家的包袱(2)

天南地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作者:讀者叢書編輯組


德國人如何看自己

一般而言,德國人自認為是一個謙遜樸實,甚至平凡普通的民族。給他們一瓶啤酒,一根香腸,些許安閑時光,再加上一位可與之爭論政治話題或者傾吐對生活壓力的哀嘆的德國同胞,他們就心滿意足了。既不貪婪,也不寄望于不勞而獲,付起賬單來更是準時準點。他們是一群簡單而誠實的百姓。

德國人愛做夢,總認為自己具有浪漫情調(diào)。不是那種地中海地區(qū)風花雪月的浪漫,而是激烈的、天才橫溢式的浪漫。

每個德國人身上都具有一點浪漫氣質(zhì),類似于頭發(fā)蓬亂的貝多芬在林中穿行,為山間落日飲泣,緊緊抓住不可能的零星希望去表達難于表達的情感。這就是偉大的德國精神。每當探討藝術、情感和真理問題時,這種精神都必不可少,也格外引人注意。

事實上,浪漫主義運動并非德國人所開創(chuàng)(盡管他們自己堅信確實是自家功勞),然而他們至少為這一運動提供了許多內(nèi)容豐富、錯綜復雜的哲學理論。

他們自視教育底蘊深厚淵博。有別于普遍看法的是,德國人并非無事不通,他們只是事事了解得更深刻一點而已。特殊關系

20世紀90年代以前,每個西德人都瘋狂地熱衷于兩德統(tǒng)一大業(yè)。他們捫心自問,也相互探詢這樣一個問題:作為同一民族,偉大的德意志精神卻為一堵堅實的水泥墻所割裂,讓我們怎能滿足現(xiàn)狀呢?

人人贊同統(tǒng)一大業(yè)是歷史的必然。世界上有些地區(qū)的百姓普遍貪戀耐用消費品,卻對生活在一個失掉意識信仰的社會里滿懷疑慮,在那里永遠不會存在一種一致性。如今統(tǒng)一雖已實現(xiàn),但原西德人的疑心并未消除。

韋西人(原西德人)都知道奧西人(原東德人)個個游手好閑、滿腹牢騷。而奧西人也都知道韋西人個個憤世嫉俗,虛偽失誠。這種相知一直如此。

原東德人與原西德人之間仍存在實實在在的緊張情緒,如今已經(jīng)有些人在懷疑國家統(tǒng)一大業(yè)是否真的是歷史必然,而那堵柏林圍墻是否也確實成了偉大德意志精神的支柱--這一現(xiàn)實只有政客們才愚蠢得無所察覺。

社會巨變之后,德國飽受史無前例的憂慮之苦,自我反省的隊伍也發(fā)展到極其壯觀的規(guī)模。其功效在于深化德國人對歐洲共同體進一步發(fā)展的信仰,為平息內(nèi)部混亂提供了一個穩(wěn)定條件。有些人私下里還盼著不曾實踐這一冒險就好了。他們懷戀以往的歲月,那時候生活似乎簡單平淡,人們也知道誰是自己的敵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