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動物取食技巧(2)

動物趣談:有趣的動物們 作者:讀者叢書編輯組


種菇吃菇

在南美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生活著一種切葉蟻。切葉蟻整天在枝葉繁茂的大樹上爬來爬去,物色對象。要是哪一棵果樹被它們相中,滿樹的葉子會全被它們的大顎切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干,令當地果農討厭。

奇怪的是,切葉蟻并不為吃樹葉而切葉,它們將片片碎葉搬回蟻巢,再用大顎將碎葉反復嚼成碎屑。切葉蟻將“碎葉餡”堆入一間間專門栽培蘑菇的“蘑菇房”,然后再在其上排泄糞便。

不久,一種小型蘑菇即鉆出碎葉堆,慢慢長大。此時,一些切葉蟻來到“蘑菇房”里,啃破子實體,咬破的蘑菇頂部很快分泌出黏液。螞蟻們陸續(xù)來到這里吮吸粘液。粘液就是它們的第一道菜。子實體表面慢慢變得黏稠,那里積聚了很多蛋白質,蛋白質就是切葉蟻的第二道菜。

有趣的是,年輕的雌性切葉蟻離巢出走去建立新家庭時,它們絕忘不了在自己的“嗉囊”里裝上帶孢子的蘑菇碎片。到新家后,雌蟻們種下碎蘑菇。孢子萌發(fā)后又長成新蘑菇。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種小蘑菇只能生活在切葉蟻的蟻穴中,如果沒有螞蟻的幫助,它們將無法繁衍后代。

吸血為生

很多年來,在南美印第安人部落中流傳著一個傳說:一些河流中生活著能隱身的小惡魔,它們神通廣大,渡河的人畜稍不留神就會被奪取生命。

魚類學家如今已經弄清,這惡魔就是一種學名叫坎季魯的南美小鯰。它們棲身河底,從下方接近即將被謀殺的大魚,敏捷地咬住其鰓蓋外表皮,然后將頭部楔入鰓蓋裂縫,懸掛著吮吸血液。貪吃的吸血鬼很快吸飽了,失血過多的魚卻沉入河底死去。

小鯰也是令熱帶美洲居民們膽寒可怕的敵人。魚類、人、畜、蟒和猛獸都會喪身于它那貪得無厭的利齒之下。當人和動物過河時,小鯰感受到水波的震蕩便蜂擁而至,用自己鰓蓋上尖銳的棘刺和利齒扎破被害者的皮膚,咬破尿道、直腸壁的表皮,直到將所有的鮮血吸光為止。

養(yǎng)蟲食蟲

人們早就發(fā)現(xiàn)螞蟻對蚜蟲腹部分泌蜜滴具有特殊的興趣。深入研究后還發(fā)現(xiàn),螞蟻用觸角不斷地按摩蚜蟲,促使蚜蟲分泌“乳汁”。然后螞蟻將“乳汁”盛入自己的“嗉囊”帶走,交給擔任“運輸工”的伙伴。有趣的是,一些蚜蟲在螞蟻的按摩下能不斷分泌蜜滴。例如,椴樹蚜蟲每天分泌的蜜汁達25毫克,超過自身體重好幾倍。

一個在老樹根上營巢的黑樹蟻家庭有兩萬個個體,一個夏天能得到寄生在豆科植物上蚜蟲分泌的5107立方厘米“奶汁”。

每只黑樹蟻的“嗉囊”平均容量是2立方毫米,褐圃蟻只有0。81立方毫米,為了將5公升蜜滴運到蟻穴,全體“搬運工”必須往返數百萬次。而占蟻群總數15%~20%的“擠奶員”每天分別要“擠”25次“奶”。

為了蚜蟲的生活,螞蟻不惜花費大力氣修建“牧場”。它們在聚集大量蚜蟲的枝條兩端,用粘土壘成土壩,土壩上各開一道缺口,這就是牧場的“入口”和“出口”。螞蟻們嚴密地把守這兩道“拱門”,以免有小偷混入。

有時“牧場”容不下繁殖過多的蚜蟲,這時螞蟻會將它們轉移到新的地方。為了保護蚜蟲,螞蟻不惜向其他家族的蟻群開戰(zhàn)。

令人難解的是,斯托馬菲奈夫蚜蟲無論如何不會出現(xiàn)在沒有螞蟻的地方,這種蚜蟲連越冬卵也保存在蟻穴里。螞蟻舐著蚜蟲卵,照顧它們如照顧自己的孩子。

春天,小蚜蟲從卵中孵化,馬上就被螞蟻小心翼翼地護送到幼嫩的樹梢上。研究者發(fā)現(xiàn),只有螞蟻的有力按摩才能使斯托馬菲奈夫蚜蟲產生蜜滴,而蜜滴就成了螞蟻的“美味佳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