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亡靈書》(The Book of the Dead)當中有關亡靈天際旅行的詳盡描述之所以會被翻譯成神秘難懂的宗教對話,原因一定是這些文字被看成了用意不祥的咒語?,F代的宗教歷史學翻譯工作者們對他們這些為所欲為的翻譯結果感到異常自信,就算《亡靈書》里使用了多達370個特殊的天文學術語,也依然不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判斷有誤。若根據這些拙劣翻譯,我們需要到地球里面去尋找冥府,而不是仰望天空……”
插圖2-10
以上這段極其辛辣的學術評語源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史教授佐治奧·德桑蒂萊納(Giorgio de Santillana)和法蘭克福大學科學史教授赫塔·馮德琴(Hertha von Dechend)共同合作出版的一本劃時代作品《哈姆雷特之石磨》(Hamlet’s Mill)。在這部書里,這兩位科學史研究者提出了新穎而大膽的學術見解:古埃及宗教是一種用來“隱藏”科學知識——至少是天文學知識的“人工神話”!
類似觀點事實上得到了許多科技史學家的鼎力支持,其中當然也包括之前曾經提到的老一輩天文學工作者、《自然》雜志的創(chuàng)始人約瑟夫·諾曼·洛基爾爵士。希羅多德亦在其名著《歷史》當中為后人留下了這樣一段簡潔卻發(fā)人深省的古埃及天文學評語:
插圖2-11
“古埃及人最早發(fā)現了太陽年,并在其宗教崇拜體系當中將太陽年劃分為了人們今天所熟知的12等份。唯有通過對星辰運轉的持續(xù)觀察才能做出這樣清楚的區(qū)分?!?/p>
另外一位享有盛名的古希臘歷史學家,生活于公元前1世紀的狄奧多羅斯·西庫路斯(Diodorus Siculus)在其總計約40卷的作品《歷史叢書館》(Bibliotheca Historica)當中同樣為今天的我們提供了一份值得關注和思考的證詞:
“星辰的位置、排列及其運動,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古埃及人天文觀察的重要內容。自古開始,他們就在持續(xù)不斷地記錄幾乎每顆星體的移動。這種做法其歷時年代之久遠,簡直令人們難以置信?!?/p>
芝加哥大學東方研究所埃及文物學專家珍·塞勒斯(Jane Sellers)女士則用實際行動支持了《哈姆雷特之石磨》所分析闡述的觀點。她出版的重要學術作品《古埃及眾神之死(The Death of the Gods in Ancient Egypt)》列舉了大量十分具有說服力的天文學和歷史學新證據,大膽而不失嚴謹地論證了古埃及宗教是對于天文學,尤其是“歲差”等專業(yè)概念的寓言型科普詮釋。塞勒斯女士在其作品中寫道:
“歷史和考古學者們并不了解‘歲差現象’。這些方面的知識缺失難免會影響到他們對古埃及神話、神祇以及神殿結構的研究和結論。對職業(yè)天文學家來說,歲差是一個已經被廣泛確認過的物理事實;而研究古代人類文明的歷史學者們必須趕緊掌握這些重要知識?!?/p>
這里有必要粗略講解一下什么叫做“歲差”?!皻q差”其實就是物理學當中所謂的“旋進”(亦可以稱之為“進動”)。即自轉之物體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致使其自轉軸圍繞某一中心旋轉的特殊運動。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例子是陀螺。當陀螺自轉軸未能垂直于水平面時,觀察者就會發(fā)現:陀螺自轉軸圍繞與水平面垂直的鉛直線做旋轉運動——這就是旋進。而地球就是一只大陀螺。在日、月引力影響之下,地球自轉軸軸線在通過地心并與黃道所在平面相垂直的直線上旋進;其導致黃赤交角和春分位點的周期性變動。
這種周期性的運動,涉及好幾個非常美妙的“特征性數字”:即黃道帶星座的數目12、每一種星座所占據的度數30、春分位點沿黃道完成1度“歲差運動”所需時間72年以及黃道帶總度數360。這些特征數字都“剛好”是古埃及宗教傳說當中的標志性數字。對于埃及人而言,這些數就好像是“三國”中的3對于中國人那樣的通俗和簡單??萍际穼W家羅伯特·坦普爾(Robert Temple)在其著作《水晶太陽之謎:現代人失落的宇宙奧義》(The Crystal Sun: Rediscovering A Lost Technology of the Ancient World)一書當中更是深入考察了隱藏在這些特征數字背后的“奧義”:
“關鍵在于,熱切關注天文學歷法的古埃及人早就發(fā)現了我在1971年所發(fā)現的東西:一年365天5小時49分的真實長度比較于360天的‘理想長度’相差了大約是0.014倍。他們大概已經在樂理中發(fā)現了這個畢達哥拉斯常數。由于碰到了兩次,于是他們確信這是諸神最重要的數字。古埃及的月亮與智慧之神透特被稱為‘第八’,因為他‘完成了七’;其代表了八度音程。音樂中的五度音程則由包括俄塞里斯(Osiris)及其妻伊希斯(Isis)在內的五位埃及神來代表。而且古埃及歷法中恰是將這五位神祇作為額外的五天加到一年360天當中形成了36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