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場直擊】
無論是烈日當空,還是大雪紛飛,有位三十多歲的環(huán)衛(wèi)女工,總會帶著女兒瑩瑩一起掃街。她表示每當女兒寒暑假時,她都會帶著她一起出來掃街,從女兒5歲就開始了,如今已經(jīng)整整五年了。她說:“我沒有什么文化,連小學都沒讀完,但我深知一個道理:讓孩子吃點苦,沒有什么不好?!?/p>
為什么她會想到帶著女兒掃街呢?當記者問起這個問題時,她的回答是:“我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發(fā)生在我工友身上的一件事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我有個工友以前和兒子感情很好,但是兒子上了小學四年級后就變了:他開始嫌棄母親是個環(huán)衛(wèi)工人,開家長會的時候,不讓母親穿著工作服去,而且謊稱他母親是做什么工作的。我不懂得那么多道理,但我知道那孩子這樣做不對。常言說得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工友的事引起了我的警覺,所以,我決定讓瑩瑩從小吃點苦,我告訴女兒:媽媽不偷不搶,媽媽的工作也不丟人?!?/p>
從那時候起,她每個暑假寒假都帶著女兒一起掃街,風雨不誤。當記者問瑩瑩:“冬天早上六點鐘天還沒亮,你能起來嗎?”
瑩瑩說:“有時候起得來,有時起不來,不過使勁睜眼,就起來了?!?/p>
“如果外面下大雪,你怕冷嗎?”
“怕,不過多穿點就不冷了,媽媽也不怕冷?!?/p>
盡管瑩瑩的媽媽有時候也心疼瑩瑩,但她堅信:好孩子不是慣出來的。在她的教育下,10歲的瑩瑩越來越懂事,越來越獨立,她從來不亂花錢,因為她知道媽媽掙錢辛苦;一年冬天,他用省下的午飯錢給媽媽買了一個發(fā)卡,讓媽媽感動良久。
對于女兒,我深知虧欠她的太多,因為我沒能力給她太多東西,但讓我感動和自豪的是,我教會了她怎樣做人,這比什么都重要……
——瑩瑩媽媽
【場景分析】
瑩瑩的媽媽懂得讓小瑩瑩從小吃苦,很好地培養(yǎng)了她的獨立生活能力,使她認識到生活來之不易,使她學會了感恩父母,這一點是非常讓人欣慰和自豪的。
與瑩瑩的媽媽做法不同,有些家長家庭經(jīng)濟條件好些,反倒認為不能讓孩子吃苦,因為他們吃苦過來的,怕孩子受委屈,因此,把苦活、累活、臟活都一肩扛了,孩子根本沒有機會體會吃苦的感受,也就不懂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了。這樣的孩子,怎么懂得體諒、理解父母,又怎么知道感恩呢?怎么會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呢?
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吃一些苦頭,讓孩子體驗一下吃苦的感受,增加一些吃苦的記憶,接受吃苦的磨練,不失為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勞品質(zhì)、感恩之心的重要方式。記住,千萬不要認為孩子還小,等他長大了,自然會吃苦耐勞。如果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抱著“樹大自然直”的思想,那么就很容易毀掉孩子。從沒有吃苦感受的孩子,怎么可能有吃苦的意識呢?
知道嗎?雖然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瑞士的家長絕對不會讓孩子養(yǎng)尊處優(yōu),他們非常重視從小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能力。瑞士的女孩十多歲時,就要到別人家做一年的女傭,上午勞動,下午上學;而瑞士的男孩,到了一定的年齡,也要參加勞動,接受鍛煉,以免長大后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向瑩瑩的媽媽學習、像瑞士的家長學習,從小有目的地讓孩子吃一些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