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們也很容易聽到這樣的質(zhì)疑:我已經(jīng)“信”了,可是我想要的結(jié)果并沒有實現(xiàn)??!
如果你“信”了還做不到,說明你“信”得還不夠。或者,你真正相信的,其實就是“我做不到”。
在“信念”與“成果”之間,還要有行動。行動是信念的延伸。真正的信,必然會外化為具體的努力和行動。
沿襲上一篇文章的比喻:信念是燈芯,潛力是燈油,而行動就是點燃的火柴!
反過頭來說,如果“信”了之后只是等待結(jié)果發(fā)生,說明這種“信”只是相信外部環(huán)境,而不是自己的潛力。
這也是一種“信”。只不過是相信不勞而獲,相信天上會掉餡餅。
“信”了之后自己采取行動才是真正相信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是創(chuàng)造一切的源泉。
求人不如求己,自助者天助!
信,不是信外面的什么事物或者某個權(quán)威,而是信自己內(nèi)在無限的潛力!
(插圖:信 三)
貪
貪:一個“今”字加一個“貝”字,意為今日的寶貝。
今天的寶貝,帶不到明天,不會長久。
小時候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一位凡人碰到了一位神仙。這位神仙答應(yīng)滿足凡人的愿望,施以法術(shù)讓他進(jìn)入一座滿是金銀珠寶的金山。神仙說他可以隨便帶走里面的寶貝,但也警告他一定要在太陽下山前離開,否則就回不去了。這個凡人滿口答應(yīng)。但當(dāng)他真正進(jìn)入金山時,卻禁不住那么多財寶的誘惑,拿了一件又一件,直到背上的口袋壓得他再也走不動。太陽眼看就要落山,那個人卻舍不得到手的財寶。
最后,這個凡人死在了寶山中。
講故事的人總結(jié)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其實,財寶是無辜的,這個人是死在了自己的“貪”上面——他滿口袋的財寶真的成為了“今天的寶貝”,帶不到未來。
也許我們覺得那個人太傻,不懂生命比財寶可貴,沒有生命,再多的財富又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