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常在河邊走,也能不濕鞋

觀念定成?。簺Q定你成敗與命運的16堂課 作者:張守富


——人在江湖,身可由己

有些人做了情非得已的事情,滿懷一腔仿佛言說不盡的苦衷,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其實只是托詞。人雖然行走江湖,但身為什么不可由己?

不由己,難道隨波逐流嗎?人在江湖,身可由己——只要一樣淡泊,一樣豁然,一樣超越。

“非淡泊無以明志”,人若淡泊,便把利害關(guān)系看得無足輕重,沒有人可以動搖他的志向,沒有人可以牽制他、利誘他。若是懷有淡泊的胸懷,就會有超凡無羈的精神境界。自由可以使靈魂飛翔,沒有什么可以牽絆。豁然就會不同反響?;砣粧昶屏宋锏木袪?,把人放歸一個寧靜致遠(yuǎn)的境地。進不驕,退不餒,得不歡,失不憂。人生豁朗,更是一種天地任我遨游的狀態(tài)。超越,不是對別人,而是對自己。同流合污是可恥的,隨波逐流是可惡的,不能自主是可怕的。要想能夠自己主宰命運,就必須超越別人給我們設(shè)置的種種物質(zhì)和思想上的障礙。

蓮花是可愛的,可愛在于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江湖雖險惡,但卻未必不講道義和廉恥。那些說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這句話的人,很少出于本意。江湖不由己,自己由己嗎?難道自己不會懸崖勒馬,浪子回頭嗎?每個人心中都要有一盞燈,當(dāng)江湖黑暗的時候,為自己照亮。只要自己心里光明,天下自無晦暗之世界。人不能改變江湖,還不能獨善其身嗎?

與“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孿生的觀念是“常在河邊走,怎能不濕鞋”?

這是典型的唯外因論者的論調(diào)。環(huán)境雖重要,但對人的發(fā)展起不到?jīng)Q定性作用。走在河邊,鞋子濕不濕,要看你的腳踩在什么樣的路上,踩在干燥潔凈的路面上,怎樣走鞋子也不會濕的。如果你喜歡泥濘污穢,即使不在河邊走,你照樣會把鞋子弄濕甚至弄臟。有時候,我們總是在不斷地怨天尤人,對我們的處境遭遇怨聲載道,但是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的路是我們自己選的,更是我們自己一步一步走的,我們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

一個人想要取得成功,不想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無所作為,更不想沉于迷失和墮落,就必須高舉“自制”的大旗。學(xué)會“自制”,自當(dāng)受益匪淺。自制賦予我們冷靜清醒的頭腦,讓我們在是非抉擇的關(guān)頭不至于做出錯誤的舉動,留下悔恨。我們總是在不斷地尋求保護神,想把救自己于危難、解自己于倒懸的希望寄予它,殊不知,這個保護神就是“自制”。“自制”防止我們走向極端的毀滅。它宛如一座警鐘,當(dāng)我們在墮落的懸崖邊上時,及時地向我們發(fā)出警示,讓我們得以在毀滅的邊緣勒馬收韁。

人在江湖,身可由己;常在河邊走,也能不濕鞋——關(guān)鍵在于掌控自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