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需要寬容,但并不是人人都會寬容
——寬容為上有位智者,和一個朋友結(jié)伴外出旅行。在走過一個山谷時,智者一不留神滑倒了,他的朋友拼盡了全身的力量拉住了他,才使他免于葬身萬丈深淵。智者得救后,執(zhí)意要在石頭上刻下這件事。朋友勸他說:“你認為有這個必要嗎?還是算了吧?!敝钦哒J真地說:“當然有必要,救命之恩,當永世不忘,一定要刻石銘記?!庇谑?,他便在石頭上一絲不茍地刻下了這樣的字:
“某年某月某日,在經(jīng)過某某山谷時,朋友某某救我一命?!敝?,他們繼續(xù)他們的旅程。有一天,在海邊,兩個人因為一點小事爭吵起來了,朋友一怒之下,給了智者一個耳光。智者捂著發(fā)燒的臉頰,氣憤地說:“哼,我一定要記下這件事?!彼呐笥岩膊皇救酰骸半S你記,我才不怕呢!”智者于是找來了根棍子,在退潮后的沙灘上寫下了這樣的字樣:“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某海灘,朋友某某打了我一耳光。”朋友看過后有些不解地問他:“你這次為什么不刻在石頭上了?”智者笑了:“我告訴石頭的,都是我打算永世不忘的事,我唯恐忘了,所以要讓石頭替我記??;而我告訴沙灘的,都是我唯恐記住的事,我要讓沙灘替我忘了。”
與人相處,怎么可能總是歡樂沒有憂愁?總是陽光沒有陰暗?總是美好沒有煩惱?即便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也知道這一事實。但與人相處卻又是一生都需要的事情。每一個人,如果想讓這種相處能夠長久,能夠美好多一些、煩惱少一些,那么回避、逃避是無濟于事的,不妨像這位智者那樣,長久記住美好的事情,而迅速忘卻那令人不快的東西,這樣,你就會擁有智者那樣無憂的笑臉與無瑕的心靈。由此看來,智者刻在石頭上的,不僅是朋友的救命之恩,也是自己的寬容之心。寬容本身就是可以垂范天地間的美德,這份美德亦可以地老天荒,歷久彌新。
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大度的表現(xiàn)。有一次,理發(fā)師給周恩來總理刮臉,總理咳嗽了一聲,刀子把臉刮破了。理發(fā)師十分緊張,不知所措。周總理和藹地說:“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沒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動呢?”
這樁小事,使我們看到了總理身上的美德——寬容。
寬容又是現(xiàn)代文明的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方式可以開闊人們的視野,也可以使人到達一種嶄新的境界。集詩、書、畫和文物鑒定于一身的啟功,是享譽國內(nèi)外的專家。他對歷代作品特征、作者風(fēng)格了然于胸,見識卓異,加上他有豐富的文物知識和文史修養(yǎng),又諳熟典故,劣品和贗品總逃不過他的眼光。難以理解的是,他于個人的作品從不看重。記得在他作為筆者主持主編的《顏真卿志》、《王羲之志》顧問時,筆者陪他到一個很有名的文化場地,有個鋪子是“造假作品”的專賣店,標價不高,有人看了問店主:“是真的嗎?”店主也挺痛快:“真的能這個價錢嗎?”啟老在一旁聽了這件事,一件一件在看“自己”
的作品。啟先生誰不認識呀!有人就過來問:“啟老,這是您寫的嗎?”啟老聽了,微微一笑說:“比我寫得好?!痹趫龅娜巳即笮α似饋?。過了一會兒,啟老又改口了:“這是我寫的?!笔潞笏蛉藗兘忉屨f:“人家用我的名字寫字,是看得起我,再者,他一定是生活困難缺錢,他要是找我來借錢,我不是也得借給他?”這種觀念雖不合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的潮流,卻體現(xiàn)出啟功先生寬容的高尚情操和與人為善的思維境界。
寬容還是一種力量,一種善意溫和的內(nèi)力。正如太陽與風(fēng)的寓言說的那樣。太陽和風(fēng)在爭論誰更強更有力。風(fēng)說:“我來證明我更行。”看到那兒一個穿大衣的老頭嗎?我打賭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脫掉大衣。于是太陽躲到云后,風(fēng)就開始吹起來,愈吹愈大,大得似一場颶風(fēng)。但風(fēng)吹得愈急,老人愈把大衣緊裹在身上。終于,風(fēng)平息下來,放棄了。太陽從云后露面,開始以它溫煦的微笑照著老人。不久,老人開始擦汗,脫掉大衣。太陽對風(fēng)說:“溫和和善意總是要比憤怒和苛求更強而有力?!?/p>
“不會寬容別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別人的寬容的。但是誰能說自己是不需要寬容的呢?”這是屠格涅夫說的,我們應(yīng)當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