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翼上系不得黃金
2001 年11 月中旬,類似“中國女博士打破牛津大學800 年紀錄,功課全滿分”、“20 歲的牛津博士——中國天才少女揚威英倫”等激動人心的文章被一些報刊、網站炒得熱氣騰騰。11 月22 日,文中主人公吳楊致電《中國青年報》,認為這一批和她有關的新聞存在部分“想當然”的事實錯誤,對科學精神、對其本人名譽均有損害,希望通過報紙澄清一下。她聲明:第一,我沒有獲得博士學位;第二,我所學的學科——數學和計算機不是百分制;第三,所有關于我的新聞報道,記者均未親自采訪過我本人,成稿后也從沒有經我核對或同意;第四,敬請各新聞媒體、雜志、網站不要再轉載關于我的這類文章。
當時,吳楊系英國牛津大學本科學生,在中盛集團(香港)實習。一些報道誤稱吳楊“獲得博士學位”,將其優(yōu)異的專業(yè)成績寫成“滿分100 分”。吳楊一直謝絕記者采訪。不幸,依然讓記者們在迂回采訪之后,寫出了此類文字。
不知內情者,會以為這些故事都出自她自己之口,這使她感到非常窘困和尷尬。面對著媒體的大肆轟炸,面對著國人莫名的虛榮心,一個20 歲的大學生,以平常心待之;對非己之榮,絕不泰然領受。其嚴謹求實的生活態(tài)度,令人心生敬意。
如今對待人才有兩種不好的傾向:一方面是論資排輩,求全責備,嫉賢妒能;另一方面,稍有成就便好話說盡,熱湯澆身。嫉賢妒能不好,而熱湯澆身也未必是件好事。
有位新歌手最近很走紅,媒體把他吹上了天,稱其“功力深厚,素質特高,潛力極大”之類,好像一些老歌唱家都比他差一截。還有一位女演員初上銀幕,就有一篇文章贊揚其“能男能女,能古能今,能中能外”,真是無所不“能”了!但我想,即使是有如此能耐,留一點余地也未嘗不可。吹得那樣滿,人們或許懷疑:她果真那樣能嗎?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60 周年的座談會上,不少藝術家針對那些吹捧青年影視演員的不正之風發(fā)出強烈呼吁:某些熱衷于炮制吹捧文字的人們,請你們的“生花妙筆”盡可能實事求是一些吧!請為高尚的藝術留點面子吧!
印度詩人泰戈爾有句名言:“鳥翼系上了黃金,鳥就飛不起來了?!睘榱俗屛覀兊镍B兒飛得更高些、飛得更好些,請手持仿金鎖片、仿金項鏈的人們,高抬貴手,做做好事,不要把那些玩意兒像雨點那樣拋到羽毛未豐的鳥兒身上去。當然也要勸告那些一舉成名的新秀們:初次的成功并不值得陶醉,一張頭像,一篇甜蜜的文章,有時并不是催人上進的營養(yǎng)劑,沒準會幫了倒忙。
這當然不是說,不應該宣傳那些嶄露頭角的新秀們。觀眾慕名而趨的心理,演員的知名度對觀眾的吸引力,往往是成正比的。我們的文藝事業(yè)也確實需要一批真正受觀眾歡迎的名演員。因此,適當的宣傳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重要的是要劃清宣傳與吹捧的界限。宣傳要實事求是,恰如其分,不要把庸俗的吹捧滲入到宣傳中來。把好這個關,“莫須有”的“肉麻”文字則會大大減少,羽毛未豐的小鳥兒則會長得更快、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