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除了在賣點上找差異外,最大的較量體現在渠道上。CNNIC采用多級代理體系,3721則是渠道加盟,通過小區(qū)獨家代理走扁平化路線。當時3721在廣東的第一個代理商是廣州互易,這家代理商越做越大,野心也迅速膨脹,它不甘心只做廣東的代理,向3721提出要做華南區(qū)的代理。這有違3721扁平式代理的原則,雙方因此鬧崩了。這家代理商隨后找到CNNIC,幫CNNIC賣網址。廣州互易銷售能力強,圈子也廣,但是很快也與CNNIC原有的銷售體系發(fā)生沖突,加大了CNNIC渠道體系的內耗。
CNNIC過于依賴萬網、新網和中國頻道這樣的傳統廠商,這一弊端日益暴露出來。在周鴻祎看來,這些代理商就是“坐商”,而不是“行商”,也就是說他們不會直接下到一線,去各大城市或者小地方,自然也到不了企業(yè)身邊,他們更多的是等著企業(yè)客戶看到他們的廣告,并且主動打電話來買。相反,3721的渠道在全國發(fā)展起來后,周鴻祎想做到螞蟻雄兵,所以通常在當地雇用幾十甚至上百人,挨家挨戶逐個拜訪客戶,培育市場。在這個過程中,3721還幫助中小企業(yè)學會如何利用網絡。無形當中,3721的渠道推廣過程起到了教育市場的作用。
不到一年時間,RealNames就出事了。在實際銷售過程中,代理商與客戶經常會提出很多需求,比如通用名該不該賣。例如,做傘的公司就想買做傘這個名字,出多少錢都愿意買,但是其他公司也做傘,一旦賣出這個通用名字,其余做傘的公司就找不到了。因為CNNIC聽不到一線用戶的需求,合作方RealNames當時的做法是,無論什么名字,誰出錢就賣給誰,通用名也被賣掉。這一做法讓微軟十分惱火,微軟認為這破壞了它的搜索體驗。加之與3721的競爭,當時RealNames與CNNIC的合作并沒有帶來預期的收入,并且它每年還要付給微軟15%的收入。沒多久,微軟跟RealNames的合作就終止了,后者一夜之間清盤,立馬宣告破產倒閉。
周鴻祎乘機跑到美國,一方面托人想跟微軟談合作,一方面又在找美國的VC。當時他誰也不認識,只是通過西岸奧美黃勇的介紹結識了曾經擔任微軟中國研究院院長的李開復,所以到美國西雅圖之后,李開復幫周鴻祎介紹了一個人,跟美國VC以及當地的公司談。周鴻祎還通過不算太熟的羅川牽線,找到微軟公司,希望對方將這塊業(yè)務交給3721來做。最后談下來的結果是每年3721給微軟公司幾百萬人民幣,同時保證提供好的搜索服務。當時周鴻祎就向微軟證明,3721的搜索雖然比不上百度,但至少比CNNIC強。這樣一來,有電信的合作,再加上微軟搜索的跳板也將域名指向3721,就等于給3721的網絡實名上了雙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