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3)

歷史穿行:域外訪史與社會主義尋蹤 作者:李向前


在本書中,向前關注的另一個問題是怎樣寫共產黨的歷史。對這個問題,許多國家的政治家、學者在談話中都或多或少的接觸到。向前在記述他們的談話中,特別是在他自己寫的《關于處理理論意識形態(tài)問題的兩個思考》中,也表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原德國統(tǒng)一社會黨中央高級黨校負責國際合作的迪克曼說到寫黨史不要只寫黨的決議、文件,而要寫總的發(fā)展情況,把黨的決議同實際聯(lián)系起來的看法,說到“要寫別人愛看的東西”的意見,都很好。向前在自己的文章中說,人不可能不犯錯誤,政黨也不可能不犯錯誤,寫共產黨的歷史要把犯錯誤的真實情況告訴群眾,并深刻分析其原因,讓人們從中吸取教訓,從而獲得人民群眾的認同、信服和支持。相反,人民群眾最為反感。向前認為,要把歷史真相說清楚,除了要解放思想,不為尊者諱之外,還要下大功夫研究第一手材料,把歷史的基本過程搞清楚,這是史學工作者的基本功。向前的看法,也是很有道理的,是他在中央黨史研究室多年來參加修史的體驗。

看了這方面的內容之后,也引發(fā)了我的一些想法。我認為,無論是國外的共產黨的歷史,還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都只是記載精英活動的歷史。就說中共歷史,“文化大革命”前,基本上能夠寫上名字的只有毛澤東,個別地方有孫中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其他能夠見到名字的多是黨內外的反面人物?!拔幕蟾锩币院?,逐漸有很大改觀。比如,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中寫到新文化運動時,現(xiàn)在就除李大釗之外,還加上陳獨秀、胡適、劉半農、周作人、魯迅、錢玄同、沈尹默;寫到中共一大時,13個代表的名字都在上邊。人名確實比過去多很多,該書中的國內外正反面人物共計1083個。但無論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仍均屬于精英。當然,書中并不是沒有說到群眾,不過都是形成運動才寫,如工人運動、農民運動、學生運動。我不是說,寫共產黨的歷史不要寫精英。精英一定要寫,特別是共產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的活動,一定要突出寫,但在寫精英的同時也必須寫共產黨員群體和老百姓中各種不同的社會群體對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否則,既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也不符合歷史實際。唯物史觀認為,歷史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精英人物確實起著重要作用,但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會一事無成,所以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了歷史。中國共產黨歷史發(fā)展的全過程也說明,無論在革命時期,特別是在執(zhí)掌全國政權以后的時期,中共中央領導層的一切決策,都是靠共產黨員群體和老百姓中各種不同的社會群體貫徹執(zhí)行,才能推動社會前進的。比如,五四時期陳獨秀、李大釗等先進分子引進新思潮,先提出“民主”與“科學”,隨后又傳播馬克思主義。他們寫文章、在大學里講課,當然對后代人接受新思想有作用。但先進分子畢竟是少數(shù),影響面不可能太大,而要使更多人接受新思想,至少要考慮到當時大中小學教師群體中贊成新思想的人在課堂上傳播新思想的作用。正是這種群體發(fā)揮的作用,才使他們的學生在后來的歷史時期中或者直接參加革命,或者支持和同情革命,或者以新的思想為指導在自己從事的職業(yè)中做出貢獻。無論何種情況,都能夠促進社會發(fā)展。再如,當前甲流傳染病橫行,中央決策進行防治,靠誰來貫徹執(zhí)行呢?當然要靠各級政府去辦,發(fā)動全國人民的積極性,但真正落實起直接作用的,一個是大中小學學生群體,因為這種傳染病的易感人群是青少年。由于大量大中小學學生提高了認識,積極注射甲流疫苗,就立起了一個屏障,使甲流傳播率下降。一個是醫(yī)務工作者群體,他(她)們奮斗在第一線,努力防止傳染源的擴散,努力醫(yī)治已感染病人,爭取早日恢復健康。特別是中醫(yī)群體使用中藥,治療更佳。這樣的例子非常之多,舉不勝舉,都說明黨員群體和社會群體的作用。總之,精英史觀和民眾史觀兩方面都講全,就會更符合歷史實際,也就會更有看頭。以往對群體的研究很不足,應該分別深入研究,為納入通史打基礎。但是,群體的研究與精英人物的研究不同。后者要突出每個歷史人物的獨特貢獻,前者則應注意其合力作用。而這種作用是在群體的相互影響、相互協(xié)調、相互支撐、相互補充的過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群體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起著不同的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