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個叫比爾?喬伊的人,重新編寫了UNIX系統(tǒng),參與了創(chuàng)辦太陽微系統(tǒng)公司,重新編寫了另一種程序語言——java,這個現(xiàn)代計算機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是“沒日沒夜玩命的人”。16歲的時候,他就開始發(fā)動編程1萬個小時中的第1個小時了。
10000小時成功定律是引自一個實驗。德國柏林音樂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結(jié)果顯示,要想成為頂尖運動員、音樂家、棋手等,至少要苦練1萬小時。
柏林音樂學院以一組小提琴練習者為研究對象。他們5歲開始學習拉小提琴,每周練習2~3小時,練習時間隨年齡增長而增加。到20歲時,這批學生中的佼佼者人均練習時間達1萬小時左右;那些表現(xiàn)略為遜色的學生練習時間為8000小時。
研究人員得出結(jié)論:靈感和天分固然重要,但練習時間是區(qū)分天才和庸才的決定性因素。
別動不動就拿生活索然無味都是重復勞動做搪塞,成功的本質(zhì)其實很簡單:不斷重復,忍受重復,超脫重復。
有個企業(yè)家喜歡用這則比喻來教育他的員工:“我端著杯子喝水是正常行為,連喝50個小時叫行為藝術(shù)。如果這個動作保持5000小時,我就成了雕塑,拉根繩子,我們家子孫后代就能賣票掙錢了?!?/p>
成功人士常常一開始做的都是稀松平常之事,甚至被人認為是愚蠢的事,但他用十足的耐心,靠時間顛覆了是非標準,用時間換來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