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喬布斯一定要外聘斯卡利這樣的職業(yè)經理人來做CEO呢?
IT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外聘CEO,這在硅谷并不罕見。年輕的創(chuàng)始人有激情、能創(chuàng)新,但缺乏管理、經營經驗,等企業(yè)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市場、銷售、人事、財務之類千頭萬緒,創(chuàng)始人未必能駕馭自如。另一方面,很多醉心技術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始人并不一定真的有興趣做管理,他們寧愿天天和電腦交流,而不愿和蕪雜的會議、審批、流程打交道。這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外聘有經驗的職業(yè)經理人來當CEO。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這話放到IT領域,可不見得總是正確。有的創(chuàng)始人和外聘CEO合作得珠聯璧合,企業(yè)也因此生機勃勃。有些企業(yè)外聘的CEO就未必真能讓自己融入企業(yè),水土不服的毛病輕則讓CEO下課,重則讓企業(yè)遭殃。
好的榜樣近在眼前。2011年4月,谷歌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從埃里克·施密特手中,接過CEO令旗,以一種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施密特、佩奇和布林三駕馬車共掌谷歌大權的時代正式落幕。10年前,為彌補自己在管理上的經驗不足,創(chuàng)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從Novell公司請來施密特出任CEO。施密特負責公司日常運營,佩奇和布林則偏重產品和技術,但公司重大決策總是由三人共同討論決定。起初,不少人懷疑,這種三人共管的方式會不會效率低下。但很快,谷歌的迅猛發(fā)展就打消了所有人的疑慮。其實,施密特既是兩位年輕創(chuàng)始人的好朋友,也是他們在運營方面的導師。這種師生兼摯友的關系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著創(chuàng)始人自己的管理和領導能力。10年后,當創(chuàng)始人胸有成竹的時候,由佩奇接替施密特出任CEO,獨掌公司運營大權,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回頭再看蘋果。喬布斯和沃茲創(chuàng)立蘋果時,只是想做幾單生意,賣些電腦,雖然兩個人都夢想著改變世界,但那時誰也沒想過,蘋果會迅速成長為他們實現夢想的平臺。沃茲在頭幾個月里,連惠普的工作都沒辭,只是把蘋果當成了自己業(yè)余時間玩票的地方。
但喬布斯還是從一開始就注意到,即便只經營一家微型公司,也遠不是兩個攢電腦的毛頭小伙子可以勝任的。正是基于這個考慮,他才在早期請來熟悉商務、法律的韋恩幫忙。幾個月后,Apple I竟然賣得不錯,蘋果也逐漸有了個公司的模樣。喬布斯再一次提前預見到,自己和沃茲初出茅廬,有天分沒經驗,如果沒人幫助提攜,估計很多東西都玩不轉。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Apple II的研發(fā)、制造需要資金。兩個在圈子里沒有任何知名度的年輕人,除了找熟人借點兒錢外,該去哪里募集資金呢?
還是熟人管用。喬布斯找到了自己在雅達利的老板諾蘭·布什內爾,向他求教融資渠道。布什內爾在第一時間塞給了喬布斯一張名片,名片上的人叫唐·瓦倫丁(Don Valentine)。這個瓦倫丁可不簡單,那時在硅谷,說起瓦倫丁的名頭,可謂如雷貫耳,就像水滸里的綠林好漢說起及時雨宋江。他在1972年創(chuàng)辦的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是硅谷最富盛名的風投公司,投資過甲骨文、思科、雅虎、谷歌等一大批頂尖企業(yè),也是雅達利公司的投資者。人送瓦倫丁一個強悍的綽號——硅谷風投教父。
紅杉資本的辦公室位于硅谷著名的風投聚集地,斯坦福大學校園西側的沙山路(Sand Hill Road)。1976年8月,喬布斯到沙山路3000號找到瓦倫丁時,瓦倫丁被這個穿T恤、涼鞋,一副嬉皮士派頭的小伙子震驚了。他對喬布斯造電腦、賣電腦的商業(yè)計劃并不太感冒,但他以前確實沒見過像喬布斯這樣另類、叛逆,但又有激情、夢想的小伙子。
“你的目標是什么?”這個問題,瓦倫丁問過無數登門拜訪的創(chuàng)業(yè)者。
“我想改變世界?!眴滩妓购敛华q豫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