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經指出了:困難往往被看成阻礙任務完成的最大絆腳石,人們總是想方設法逃避它。但那些優(yōu)秀的員工卻有不同的答案:問題和困難意味著機遇。這是所有優(yōu)秀員工的最基本的觀念。
既然問題和困難是一個很好的成長契機,那么在工作中,每當優(yōu)秀的員工在面對問題和困難時,他們總會這樣想:“這里面藏有什么樣的機會呢?”
對于優(yōu)秀員工來說,無論所面對的問題難度有多大,他們所做的,首先是坦然地接受“問題和困難”,然后對這個問題作出冷靜、清晰的分析,并施以積極行動,讓隱藏在問題和困難背后的機會浮出水面。正因為這樣,每當問題到來時,那些有志于成功的人們總會說:“感謝上帝!又有巨大的機遇等著我去發(fā)現了?!?/p>
卡耐爾·桑達斯是肯德基炸雞的創(chuàng)始人。隨著6歲時父親的去世,卡耐爾曲折的一生開始了。為了照顧年幼的弟弟,補貼家庭支出,他開始當起農民,進行田間勞動??蜖栃宰颖┝?,是個不實現自己的愿望絕不罷休的人。這種固執(zhí)的性格,總成為他與別人爭吵的原因,他為此不得不多次變換工作。
一開始,他經營一家汽車加油站,但不久受經濟危機的影響,加油站倒閉了。第二年,他又重新開張了一家?guī)в胁宛^的汽車加油站,因為服務周到且飯菜可口,生意十分興隆,但是,一場無情的大火卻把他的餐館燒了個精光。他最終還是振奮精神,建立了一個比以前規(guī)模更大的餐館。餐館生意再次興隆起來,可是,厄運又找上了門。
由于加油站前的那條道路變成背街背巷的道路,顧客劇減。65歲時,卡耐爾不得不放棄了餐館。然而,卡耐爾并未死心。他想到手邊還保留著極為珍貴的一份專利——制作炸雞的秘方。于是,他決定賣掉它。
為了賣掉這份秘方,他開始走訪美國國內的快餐館。他教授給各家餐館制作炸雞的秘訣——調味醬。每售出一份炸雞他將獲得5美分的回扣。5年之后,出售這種炸雞的餐館遍及美國及加拿大,共計400家。而此時的卡耐爾已經70多歲了。
到本世紀初,肯德基炸雞的連鎖店在美國本土和海外的總數已有近萬家。這就是對“困難和機遇”最好的詮釋了。
所以說,只要我們時時刻刻不忘記逆境思維,那么,即使暫時陷入了深淵,我們也不會感到驚慌失措。
J·K·羅琳本是一個命運不濟的人,但她卻最終完成了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
大學畢業(yè)后,羅琳在倫敦漂泊,靠打零工糊口。一次,她去曼徹斯特尋找大學時的男友,卻未能找到,只好乘車返回倫敦。在火車上她悶悶不樂,當她看著窗外那可憐的黑白花奶牛時,她想到有一列火車載著一個男孩去巫師寄宿學校的情景。于是一個靈感一閃:一個小男孩在得到魔法學校邀請前,并不知道自己就是個巫師。
由于沒有帶紙筆,她只好閉上眼睛,把浮現在腦海中的每個想法和細節(jié)都記住。回到家,她再把在火車上所想到的寫在一個廉價的小本子上。很快,這樣的小本子就裝滿了一鞋盒。于是,她決定要寫書。
后來,羅琳與葡萄牙的一名記者結了婚。但很不幸,最終丈夫拋棄了她,她帶著出生僅4個月的女兒去了愛丁堡。在妹妹的幫助下,靠政府的租房補貼租賃了公寓的一間臥室,她便在廚房的桌上完成了第一部作品的手稿。隨后,羅琳就利用她妹夫公司的一個咖啡廳繼續(xù)她的創(chuàng)作。每當女兒熟睡的時候,就是羅琳專心創(chuàng)作的時候。
1997年6月26日,羅琳的第一部作品終于出版了,一問世就引起了轟動。這就是暢銷書科幻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緊隨其后的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3年,這個系列小說的后四部陸續(xù)推出,最終在全世界迅速形成了一股“哈利·波特”熱潮。
如今,羅琳的作品已被譯成60多種語言,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行銷2億多冊。
有過類似經歷,能把問題當作機遇的成功者遠不止于此。而事實上,即使身陷問題深淵,只要我們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利用逆向思維,就會發(fā)現:將自己逼入絕境的困難和挫折,正是開掘無限潛能的絕佳機會。所以,從問題中發(fā)現并把握住機遇,就能變不利局面為有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