捌房謀杜斷
“房謀杜斷”是中國古代政治實踐中的一段千古佳話。房、杜二人也可稱得上是歷史上宰相中的一對絕配?!胺恐胖軘啻笫?,杜知房之善建嘉謀”。每當(dāng)唐太宗與房玄齡商討政事,房玄齡必曰:“非如晦莫籌之?!钡鹊蕉湃缁薜胶?,最終采用的還是房玄齡的方案。謀和斷,是決策過程中的兩個環(huán)節(jié),房、杜二人各有所長,他們互相配合,深得太宗的信任。從唐宋以來,房玄齡與杜如晦就不斷贏得賢相的贊譽。然而,在歷史記載中卻很難找到他們到底干了什么事情。所謂“號為賢相,然無跡可尋”。那么,他們的賢相之譽是否名實相符?也許,回到貞觀朝政的真實環(huán)境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房、杜最大的功勞是成就了唐太宗,之所以無跡可尋,是因為他們把自己所謀議決斷的事情,都變成了唐太宗的智慧和功勞。
1、秦王府里的高參
開皇年間,天下剛剛歸于一統(tǒng),海內(nèi)升平。隋都長安一片繁華景象,大街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鬧。人群之中,一對父子模樣的人邊走邊看,一瞧就是外地人士。他們大概是走得累了,轉(zhuǎn)了個彎就進(jìn)到一間酒樓里去了。
酒館里面熱鬧依舊,大家都樂呵呵地坐在桌旁喝酒聊天。父子倆挑了個靠邊的位子坐了下來。剛剛坐下,就聽到旁邊桌子上的人說:“打了那么長時間仗,現(xiàn)在終于天下太平了啊。俗話說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大亂之后,天下歸一,可以坐享太平了?!?/p>
“是啊,是啊?!币蛔雷拥娜硕假澩卣f。
“爹,他們說得不對?!边@個看來只有十幾歲的小兒子對父親悄悄說:“當(dāng)今皇上本就沒有什么功德,只因為是北周近親,才奪得了皇位。而得位之后,卻不為子孫打算,放任兄弟相爭,最后更是混淆長幼,改易儲君。這樣做只會導(dǎo)致禍起蕭墻?,F(xiàn)在雖然看起來海內(nèi)承平,但是不久一定會天下大亂的?!?/p>
“小兒不可亂說?!碑?dāng)?shù)囊贿呏浦沽怂?,一邊看看左右是否有人注意。但心里他很是驚奇,兒子小小年紀(jì)竟然有這種看問題的眼光。
這小兒是誰?他就是后來與杜如晦并稱“貞觀賢相”的房玄齡。
房玄齡,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父親名叫房彥謙,是隋朝的一名地方官。房玄齡從小就特別聰明,愛好讀書,博覽經(jīng)史,字寫得很漂亮,并作得一手好文章。而且還很有政治遠(yuǎn)見,能把握時局走向,絕不是個書呆子。十八歲那年,他被本州舉為進(jìn)士,授官羽騎尉。當(dāng)時的隋吏部侍郎高孝基見過房玄齡后感嘆說:“我見過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人能如他一般。這個人將來一定會成大器啊,可惜我看不到他壯志凌云的那一天了?!?/p>
不過英雄多坎坷。房玄齡雖然出仕,又受到如此推崇,卻一直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后來,還因為楊廣即位之初漢王楊諒反叛一事受到牽連,郁郁不得志。
隋煬帝大業(yè)末年,果如房玄齡小時所言,天下大亂,群雄蜂起,海內(nèi)一片沸騰。房玄齡知道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時候到了。
大業(yè)十三年(617),李淵起兵太原,一路向關(guān)中進(jìn)發(fā)。李世民遵循父命,帥軍安撫渭北。房玄齡此時正任隰城尉。他憑著卓越的洞察能力,意識到李淵所領(lǐng)導(dǎo)的這支力量,最有可能統(tǒng)一天下,于是他毛遂自薦,走進(jìn)了李世民的軍帳。
卻說李世民這日聽得有人來投,自然十分高興。國家正當(dāng)草創(chuàng)之時,籠絡(luò)各方面的人才很重要。于是馬上吩咐請入營中相見。
“李將軍”,因在軍中,房玄齡便以將軍相稱,“在下姓房,名喬齡,齊州人士,愿追隨將軍,盡微薄之力?!?/p>
李世民連忙還禮,他驚異于此人這種開門見山的方式。
二人不由得互相打量一番。房玄齡見李世民雖然年紀(jì)輕輕,卻不顯稚嫩,在那逼人的英氣中還透出成熟穩(wěn)重,心中暗暗稱贊,也生出幾分歡喜,今日所遇當(dāng)是明主。而李世民見此人三十歲左右,眉宇間閃出睿智和從容,可見既才華非常又寬容大度,心中也十分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