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做汽車生意的,”戴向軍說,“做汽車生意需要批文,而現(xiàn)在能搞到批文的都是一些高干子弟,像他這樣沒有背景的人就只能看著別人吃肉,自己啃骨頭,甚至有時候連骨頭都啃不到。所以,他想通過您看能不能搞到批文,不求特別照顧,只求能與別人得到同等的生意機會,哪怕一次也行。”
戴向軍自認為自己表達得非常有水平了,既表明了想搞批文的意思,又把這種搞批文的行動說成是正義的行為。說實話,這番話說完之后,戴向軍多少有些得意,因為這番話并不是他和陳四寶事先商量好的,而是他臨時發(fā)揮出來的,他對自己的說法比較滿意。他甚至認為這樣說了之后秘書長一定就會爽快地答應,因為答應幫他們搞批文就相當于答應做一項維護正義的事情,維護正義的事情秘書長能不答應嗎?
但是,他沒有想到,柯正勇聽完之后,并沒有馬上表態(tài),而是沉默了半天,最后才說:“這事情不歸我管?!?/p>
戴向軍把秘書長和他的對話一字不少地重復給陳四寶聽,本以為陳四寶會相當失望的,沒想到他聽了之后并沒有失望,而是蹦出兩個字:“有門?!?/p>
“有門?”戴向軍不理解。
“你想想,”陳四寶說,“什么級別的領導交什么級別的朋友,柯秘書長怎么可能沒有能管批文的朋友呢?只要他想幫我們,或者說只要他把我們的事情當做他自己的事情去辦,就肯定能找到相應的關系。從你剛才的描述看,他是非常想幫我們的,是不是?”
“是。”戴向軍說。
“那不就行了,”陳四寶說,“不相信你看,他肯定有辦法。”
果然,沒過兩天,柯正勇主動給戴向軍打電話,叫他晚上到他家去一下。
戴向軍不敢耽誤,馬上就向陳四寶通報。陳四寶立刻就從九江趕回南都,兩個人湊在一起商量。
當然,所謂的商量其實就是分析,分析柯正勇這么緊急召見他到底是好事情還是壞事情。按照戴向軍的判斷,可能是好事情,也可能是壞事情。好事情當然是告訴他有辦法了,他已經(jīng)找到某某人了,搞到批文了。壞事情是說對不起,我實在沒有辦法,你把美金拿回去吧,無功不受祿。戴向軍本人更傾向于是壞事情,因為如果是好事情,那么不必去他家,電話里面就可以說,而只有壞事情,不能在電話里面說,只能當面說,并且當面說完,立刻就把美金還給他,弄不好,還把上次的一起還給他。
“如果要是這樣,我怎么辦?是接還是不接?”戴向軍問。
陳四寶不做聲,他在想,想了半天,也沒有一個結論。
接肯定不好,送出去的禮,哪有收回來的道理?但如果秘書長執(zhí)意退還,不接過來他生氣怎么辦?
但是,陳四寶又不能不回答戴向軍的問題,因為說到底,這美金是陳四寶出的,陳四寶沒有一個明確的態(tài)度,戴向軍是很難做的。最后,逼得陳四寶下定決心,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天下哪有打送禮人的道理?我相信秘書長。即便秘書長這次確實沒有幫我們搞到批文,他也一定把我們惦記在心里,今后一旦有機會,還是會想辦法幫我們的。所以,不管發(fā)生什么情況,哪怕他發(fā)火了,你都不要接?!?/p>
他們兩個都沒有分析對??旅貢L那天緊急召見戴向軍既不像他們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如他們想象的那么壞,而是給了一個活口。
柯正勇告訴戴向軍,他有一個朋友恰好在北京主管進口車的審批工作,姓陸,叫陸方舟,但他和這個陸方舟的關系一般,達不到給批文的那種交情,所以他特意拜托另外一個朋友寫了一封信,因為另外這個朋友和陸方舟的關系深一些,估計多少會給點面子。說著,柯正勇就把那個朋友的信交給了戴向軍。戴向軍一刻都沒有耽誤,出了機關家屬大院就把那封信交給陳四寶,并且在車上就詳細匯報了柯正勇所講的每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