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最擅長的不是文學,這方面他比不過劉墉、紀曉嵐;也不適合帶兵打仗,這方面他比不上阿桂等人……但是他能夠深入了解一個人的心理。他懂得屬下愿意為他效命的原因不過是“拉大旗,找保護”,因此才肯為他賣命。他正是緊緊抓住了人們的這種心理,建立起了他的人情“關系網”。
其實,就連和珅自己也是找了乾隆這面“大旗”。他深知,自己之所以平步青云,飛黃騰達,甚至有人稱他為“二皇帝”,還不是因為他是乾隆身邊的紅人,說白了,他能籠絡一大幫人為他做事靠的是他與乾隆之間的“特殊關系”。乾隆就是他的靠山、他的保護傘,他正是在傘下悠閑自得的那個人。和珅也正是從他與乾隆之間的關系上,領悟到了要編織自己的“關系網”必要性:他對乾隆的阿諛逢迎,正如屬下對他的拍馬溜須一樣。而且,自己有了乾隆這個最大的大樹可以依靠,是其他人求之不得的,也是別人敬他、靠他的根本原因,也是他能夠全國“結網”的優(yōu)勢所在。
乾隆的自我標榜和好大喜功給和珅提供了拉幫結派的機會。和珅正是借著他的絕對權威,“擅弄威福,大開賂門”,以致犬牙遍及全國各地。
和珅深知,正是由于乾隆的寵信和庇護,他才能飛揚跋扈。因此,他在乾隆面前百般弄巧,博得乾隆的歡心和對自己的寵信,以得到實權。然后轉身就打著皇帝的旗號胡作非為、羅致黨羽,畢竟天子的招牌還是很管用的。
事實上,在和珅當政時期,清朝前期一些成法、制度的變革,都是他打著乾隆的旗號,由皇上出面進行的。比如軍機章京不設具體定額,而由軍機大臣自己選用,不必向皇帝引見和關白;大臣的奏章要一式兩份,一份直送皇上,一份(副本)送軍機處,其實就是送給他;“議罪銀”制度的實施;規(guī)定御史出缺,一律提名60歲以上的老臣充當等。這一系列變革和措施,都是和珅為建立自己的“關系網”和鞏固自身的特殊地位而出臺的,當然這也很好地鉗制了輿論,不得不說是和珅的大手筆。
在乾隆這把大傘的保護下,和珅很快就為自己羅織了一張很大的關系網,控制了官吏的言行。朝鮮使者就記載:“閣老和珅,用事將二十年,威福由己,貪黷日甚,內而公卿,外而藩閫,皆出其門。納賂諂附者,多得清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笨梢姾瞳|這張網結得是多么結實。
和珅在乾隆面前越發(fā)表現(xiàn)得恭敬有加,乾隆就更加有意抬高和珅的身份。例如,特意把他家從正紅旗抬入正黃旗,使他家列入上三旗成員,使他處于一種特殊的地位。乾隆每次出外巡幸、秋狝,旅途中和珅始終伴隨皇上而行。朝廷內外見和珅如此受乾隆恩寵,更加對和珅這個靠山趨之若鶩,而和珅的這張關系網也越結越大、越結越實。
其實,那些攀附和珅的大臣們向他獻媚、行賄,大多并非心甘情愿,但都對和珅身后的乾隆敬畏三分,因為人們都知道乾隆就是權力的象征;而乾隆目前只寵信和珅一人,所以,只要乾隆在,和珅就會大權在握。所以,人們要拜的不是和珅,而是他身后的乾隆和那高高在上的權力。和珅只是乾隆的代言人,只有通過和珅,才能有機會見到乾隆,這是這部分官員與和珅建立起龐大“關系網”的原因,也是這個關系網的內在凝聚力之所在。
和珅靠著自己的頭腦和三寸不爛之舌,討好皇帝,哄得他開心,獲得信任,然后再向下籠絡各級官員。就這樣,上自乾隆帝——封建王朝的最高統(tǒng)治者,下至各地州縣的官吏——政府政策的基層貫徹者,和珅與他全都有緊密的聯(lián)系。他自己也被乾隆多次任命為不同部門的官員。所以,在中央政府中的各個要害部門,和珅不是親自擔當要職,就是選派自己的親信掌權。如任命年老昏庸的蘇凌阿任吏部尚書掌管吏部,而將朝廷的選官大權操縱在股掌之中。
就這樣,朝廷上下的大部分官員相互糾結,形成了一個以和珅為紐帶、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相連的巨大關系網絡。所以,一旦有任何對和珅不利的事情發(fā)生,就會立刻傳到和珅耳中。這樣,他就可以從容部署應對之策,將危險化解于無形之中。
和珅的結局是注定的,但他通過“結網”來固權的目的還是部分地達到了。連他死后的各項財產的分割和處理問題,就牽連到很多人,以致嘉慶帝有意鏟除他們,也要深思熟慮。倉促行事,就有可能使朝野震動,這是嘉慶不愿看到的。因為他不可能對朝廷的官員來一次大換血,大清江山的統(tǒng)治還要依靠這些官員,即便有所牽連,畢竟法不責眾??梢姾瞳|關系網牽連之廣、影響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