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初抵桂林 略志血債(5)

大后方:抗戰(zhàn)八年流亡曲 作者:正一


其二為《可愛的新廣西》——

可愛的新廣西,

物產(chǎn)豐富山河壯麗。

人民個個有志氣,

會進取,肯努力。

可愛的新廣西,

建設完備意志統(tǒng)一。

復興我中華,

責任在廣西;

復興我中華,

責任在廣西!

這兩首歌,是我在桂林初進小學期間,跟著桂林籍同學唱會的。那時,音樂老師教的也全是抗戰(zhàn)歌曲了,而桂林同學卻仍然未能忘情于這兩首詠贊鄉(xiāng)土的歌。雖與抗戰(zhàn)無關,且明顯具有地方主義色彩,卻也吸引并感染了我這個逃難來的外鄉(xiāng)同學。

閑話休提,書歸正傳。

且說我們一大家子圍著貨擔吃飽了米粉,姑丈邊吃邊向賣米粉老鄉(xiāng)打聽了商市街的方位。待大家伙吃完后,姑丈便分派任務:

勵青兄、阿毛姐負責上街采辦“柴米油鹽,魚肉菜蔬”之類,丁錫榮、莊祖根打掃樓上樓下的衛(wèi)生,他本人和小姑媽、王鳳寶則解開行李,鋪好各人的臥床。德明哥和我沒有任務,不過我們聽賣米粉老鄉(xiāng)介紹說,附近的“西外街”是店鋪密集的商業(yè)街,便主動要求充當勵青兄和阿毛姐的助手,跟上逛街了。

步出古老的西城門,跨過古老的桃花江橋,就踏上同樣古老的西外街了。

青石板鋪地的街道已踩成凹形,而且非常光滑。商店則一家挨著一家,都是百年老屋了,木制柜臺也現(xiàn)出了年代久遠的印痕。

雜貨、山貨、南北貨、百貨、油醬、飲食,真可謂各業(yè)齊全。在我看來,最具地方色彩的,是我無錫老家西門外榮巷街所沒有的,大約要數(shù)以下三種行業(yè)了:

第一種是錢紙業(yè)。店堂里有好幾位伙計,圍著操作臺各坐在高凳子上,一手緊捏鋼釬,另一手揮動木錘,給一疊又一疊略大于32開本教科書的黃色薄紙,鑿出特定的花紋和“錢”眼,這便成為通用于陰司的“冥幣”了。他們作業(yè)時,音響鏗鏘,節(jié)奏均勻。這種生產(chǎn)與銷售并兼的錢紙鋪,相互毗鄰著,不少于十家。

第二種是掛面鋪。掛面從切面機的出口流淌下來,源源不斷,隨即被伙計捧起,掛到一根根長竹竿上,再轉手將竹竿鉤掛于店堂內(nèi)外的高處晾干,包括與屋檐平齊的街道上空,仿佛是一幅幅黃色的天幕,乃至把陽光給遮住了,使相當長的一段街道幾乎成了暗弄,因為同樣格局的掛面鋪,彼此相連著也有十來家。

第三種是牛肉業(yè)。宰割以后的牛肉,大塊大塊地懸吊在店堂內(nèi)木架子的鐵鉤上。各家老板站立門口忙于接待顧客掌秤做買賣?;镉媯儎t在店堂外另一張肉案前,各自進行剔骨或肢解,區(qū)別頭骨、肋骨、背脊骨、腿腳骨等等。

牛下水攤開在一旁,盛滿了“牛紅”即牛血的瓦盆,則端放在案板底下。

在這人聲鼎沸的西外街上,錢紙鋪、掛面鋪、牛肉鋪都是老字號了,批發(fā)零售,生意都很興隆,傳統(tǒng)特色和行業(yè)氛圍也很鮮明。其他行業(yè)包括香燭鋪和馬肉米粉鋪,也同樣顧客盈門,豬肉鋪卻一家都不見。經(jīng)打聽,方知這西外街乃是桂林的回民聚居地之一?!钅?,我進入義南中心小學插班念五年級,便有回民同學家住西外街。

采購完畢,返回西成路七號,見丁錫榮、莊祖根已把屋內(nèi)打掃干凈,阿毛姐、勵青兄正操辦晚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