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觀念篇(18)

優(yōu)等生必備的學習法則 作者:徐志剛


至于如何行動,還是再次用上面的例子來解讀。

在制訂目標要達到全班25名后,我首先分析自己最差的學科是什么,拿最差的學科開刀。有人說不是先易后難嗎?不對,我舉個例子。元朝末年,群雄四起,朱元璋當時的對手比他強的只有一個,是陳友諒,比他弱的好幾個,如張士誠等。眾人都認為應該先攻打張士誠,先易后難,但軍師劉伯溫反對,認為應該先難后易。他分析:如果先打張士誠,張必定要請陳友諒幫忙,這樣敵我力量太懸殊,很難取勝;但如果先打陳友諒,陳自以為力量比朱元璋強,他不會去請張士誠幫忙的,陳力量大,就會驕傲,驕兵必敗;等到消滅了強敵陳友諒,張士誠之流想什么時候收拾就什么時候收拾。事實證明劉伯溫是對的。

分析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英語是所有學科中最差的,反過來想,最差的就最有發(fā)展空間。我英語現(xiàn)在60分,有40分的發(fā)展空間,太棒了!現(xiàn)在英語90分的人定會羨慕我,為什么?他只要10分的發(fā)展空間啊。人要處處往好處想,要樂觀,不要自卑。例如一個賣鞋的公司要求兩個銷售員到非洲去開發(fā)市場,一個說:天哪,我怎么這么倒霉,誰不知道,非洲人是不穿鞋子的,我怎么賣得掉呢?另一個很高興:真是太好了,非洲沒有一個人穿鞋子,他們太需要鞋子了,一個人買一雙,那就能賣多少啊。

分析完我決心先從英語這個難啃的骨頭著手,先攻下它,一旦攻下了英語,其他的數(shù)學、語文就輕松多了。

注意,千萬不能全面開花,四處出擊。學習好比打仗,你各門成績不好,本來就屬于兵力不足,不可全面出擊。我軍與國民黨軍打仗時,敵我兵力懸殊,我們采用集中優(yōu)勢兵力,各個擊破,集小勝為大勝的辦法,最終取得了全國的解放。

這也就是"總聚焦效應",是成功的重要原因。人的能量只有通過在總聚焦效應下才能形成大突破。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人的思維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yè),那么一定會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驚的成績來。"

不知你有沒有做過這樣的實驗:利用一個放大鏡,把太陽光集中到一點,不久就可以把紙點燃;如果把放大鏡(明確單一的目標)拿走,讓太陽光照在同樣的紙上,即使照射一萬年也不會把紙點燃。

一位名人說過:"當目標不是相互支持和聯(lián)結的時候,是一件十足的壞事。而當目標互相干擾的時候,那簡直是一場悲劇。"你的思想活動過程也完全是這樣。當你把自己所有的能力組合起來,朝著一個"明確的目標"前進時,就可以獲得一種令人驚奇的力量。

這樣,等到感覺攻下了英語這個"堡壘",那就可以進一步去獲得其他科目的好成績。你想,英語都攻克了,語文、數(shù)學本來就容易的科目,豈不是很輕松嗎?在補差式目標學習的過程中,為了少走彎路,需要求得別人的幫助。例如,物理不好,可以去聽取原來物理也不好的前輩(老師、長輩或學長)的建議,看看他從前是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的,如果對方自始至終就精通物理,你聽他的意見,反而使自己喪失信心。除了請教別人外,現(xiàn)在介紹如何提高成績的文章也有不少,可以拿來作為參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