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從巷戰(zhàn)到野戰(zhàn)(7)

正面抗日戰(zhàn)場第二部:烽火大地 作者:關河五十州


>

就在發(fā)起行動的前一天,下元向正在海中航行的第9師團師團長植田謙吉中將發(fā)出一份急電。

在這份給自己人的電報中,他說了一句實話:“上海方面告急!”

在發(fā)出電報后,這位陸軍少將就準備在蘊藻浜實現(xiàn)他最后的機會。

渡河,特別是在敵方部隊已有充分準備的情況下強渡,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

如果對方傾全力半渡而擊,河中間的人一定會死得很難看。

成功的例子不是沒有,只是微乎其微,失敗的例子倒不勝枚舉。

作為一個久經戰(zhàn)陣的指揮官,張炎也很清楚蘊藻浜的得失在江灣防守體系中的分量,因此特地在蘊藻浜北岸放置了一個連(人太多了也擠不下),同時在其后進行了多層設防。

但是下元選擇偷渡的時機非常好。

那兩天忽然起了大霧,并逐漸彌漫了整個河面。

這時候,中國守軍嚴陣以待的心理多多少少都有了一些松懈:好天鬼子都渡不過來,何況這么惡劣的天氣?

而這正是下元所想要的。

利用夜晚和大霧的交相掩護,他派出一個工兵中隊在河面進行架橋。

到凌晨4點,浮橋架成了。

2月13日清晨,久留米旅團先鋒部隊越橋渡河。

為了更好地困擾守軍,在強渡的過程中,日軍又施放了大量煙幕彈。

等到守衛(wèi)部隊發(fā)現(xiàn)時,對方已經到了面前。

最有利的阻擊時機一錯即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