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程序我們今后還將經(jīng)常遇到。在我看來,這恐怕是世界上最乏味的戰(zhàn)術(shù)了,連我們講的人都覺得特沒勁。
就算你有飛機大炮助陣,也可以玩點別的招呀。日本人之無趣和做事模式化,由此可見一斑。
步兵上來,大炮當然得收住一些,要不然就要打到自己人了。畢竟炮步兵不是海陸軍的關(guān)系,不存在誰要故意給誰找別扭的事。
一看陣地上無人,日軍目空一切的勁兒又上來了,他們認為剛才那頓炮彈準是把守軍的膽都給嚇破了。
事實上19路軍都端著槍在工事后面蹲著呢。
日軍的“鋼鐵攻勢”領(lǐng)教多了,原駐防這里的第5軍早就留了心眼,在這里布置出大縱深的防御陣地。
廟行前沿的工事那是一層又一層,沒有最多只有更多。日本人反正炮彈多,那你就可著勁炸吧,炸完一層還有一層,到處都是我們的窩。
在日軍步兵進入100米的有效射程范圍后,埋伏在工事后面的守軍一躍而出,步槍、機槍、手榴彈一齊上,把剛剛有了點感覺的日軍打得措手不及。
植田一看不行,沒別的辦法,那就加量加價,增加兵力,增加炮彈,增加飛機,無論如何得把這局給扳回來。
與此同時,俞濟時師的那個“黑戶團”也正陷入苦戰(zhàn)。
不過這個苦戰(zhàn)的意思是雙向的,守軍苦,日軍更苦。
一般來說,中日作戰(zhàn),死一個鬼子,都要陪上若干中國兵的性命,所不同的只是比例不一樣而已??墒窃诠簟昂趹魣F”防守陣地時,這個比例卻意外地倒了過來,日軍傷亡人數(shù)竟然超過了守軍人數(shù)!
要知道日本兵可一點不傻,他們的攻擊方式在當年是很先進的。
第一,不能出聲。長官發(fā)令后,就要打槍的不要打,悄悄地進村。
第二,分散行動。電影上常見的一窩蜂往上沖的情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一個標準的欠揍舉動。這種戰(zhàn)術(shù)日軍也是絕對不會采用的。
第三,臥式射擊。通常情況下,日軍士兵都是一邊匍匐前進,一邊尋找機會鳴槍射擊。
擁有了這樣熟練的自我保護動作,就算你是防守的一方,要想掃倒他一大片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更何況,對面的大炮和頭頂?shù)娘w機,都不會讓你那么從容不迫地趴在陣地上練瞄準。
所以這支守軍其實是很不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