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督府
1911年9月7日。小雨淅淅瀝瀝地籠罩在成都的上空。
已經(jīng)過了晌午,總督府內(nèi)外人聲鼎沸,一片忙亂。數(shù)百人已經(jīng)沖進了總督府,他們左手持著光緒皇帝牌位,右手拿著香,鬧嚷著。警衛(wèi)部隊一退再退,終于退過了儀門,后面就是大堂,退無可退。65歲的趙爾豐站在大堂門口,全副朝服,花白的胡子在秋風中顫抖,四川省政府的高級干部都站在他的身后。他們本是要在這里接見民眾代表的,人群卻不理會,毫無秩序地只顧往里沖。趙爾豐下令軍士們喊話:“快舉代表,不許沖進牌坊?!边@牌坊就在儀門和大堂之間,但人群根本就不聽。再度喊話:“不許再沖一步,否則就開槍了!”失控的人群直沖過牌坊,到了大堂的檐下。再度警告:“快退下去,再沖上來,就開槍了!”人群繼續(xù)沖進大堂,這里已經(jīng)是總督的辦公區(qū)域了。趙爾豐長嘆一聲:“擋不住了,沒有法了!”槍聲響起??
兩天前(9月5日)的上午,川路公司股東會開會前,農(nóng)事試驗場場長朱國琛及劉長叔(其父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楊允公等,守在會場門口,向與會的股東代表們分發(fā)一份他們撰印的傳單。在川路鬧事以來,分發(fā)傳單早已是家常便飯,即使不少人都知道朱國琛的“黨人”(革命黨)身份,也不驚異。連主席臺上的諮議局議長蒲殿俊也取了一份,翻一翻,沒說什么。誰都沒有料到,這份名為《川人自保商榷書》的傳單,是同盟會精心設(shè)計的一根導(dǎo)火線,它即將引起一場顛覆整個中國的血雨腥風。這份商榷書,在描述了國家面臨的巨大外患之后,提出了四川的“現(xiàn)在自保條件”和“將來自保條件”。 “現(xiàn)在自保條件”有四條:一是保護官長,但怪異的是并非依靠軍警保護,而是要由同志會“選定殷實精壯子弟,多至百名”來保護;二是維持治安,也是要依靠同志會力量,一旦因罷市出現(xiàn)“亂民乘機肆擾”,“乃興大兵彈壓,迫令解散”,卻含糊地沒提“大兵”是政府現(xiàn)有兵力,還是另組兵力;三是一律開市、開課、開工,因為罷市、罷課、罷工損害太大,應(yīng)該另謀辦法;四是各項租稅由各州縣的議會“妥善存放”。
而“將來自保條件”則多達15條,除了發(fā)展鐵路、航運、實業(yè)、教育等民生事業(yè)外,還提出編練國民軍、建立兵工廠等敏感建議,直接提出了槍桿子的問題。
至于自保經(jīng)費,他們估算為2000萬兩,并且樂觀地說,全川7000萬人口,若納稅人口在4000萬,則每人每年才負擔5錢。更為重要的是,商榷書在最后明確提出,對待反對者“應(yīng)以義俠赴之,誓不兩立于天地”。換言之,就是毫無商榷的殺無赦。
這份商榷書就是脫離中央政府、自備武裝的一份“獨立宣言”!
當天晚上,藩司尹良將提法司周善培等司道官員及駐軍司令、陸軍第十七鎮(zhèn)統(tǒng)制(師長)朱慶瀾請到藩司衙門。尹良激動地說:“大家想必都看見自保商榷書的傳單了。我早說爭路不只是爭路,其間定有文章,大家不相信,今天該明白了,再不想法,我們就要被看管起來了。”從日后的發(fā)展來看,尹良的嗅覺的確十分敏感。這份商榷書,正是加劇官民對抗,火上澆油,給“革命”創(chuàng)造機會的一次策劃。后來有史家贊賞這是一種靈活的斗爭方法,既激勵人民群眾進行武裝斗爭,又保全了革命黨的實力。如此一來,保路運動的主角——立憲派們和政府漸漸被逼上了對決的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