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重慶”號起錨,駛向吳淞口,“士兵解放委員會”的骨干見此,不禁心間暗暗喜悅:剛剛謀劃好起義,軍艦就啟航了,真是天遂人愿。誰知,軍艦才駛出黃浦江口,便拋錨待命。
不久,即有消息說去青島拖浮動船塢的任務,已由“峨眉山”號登陸艦執(zhí)行。對“重慶”號的去向,眾說紛紜。有說將開往臺灣,運送銀元;有說將前往江陰,阻擊“共軍”渡江。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打亂了畢重遠他們原定的計劃。如果軍艦開往臺灣,還可見機實施航行中起義;但若軍艦駛?cè)虢?,承擔阻止解放軍渡江任務的話,麻煩就大了。江陰一帶江面狹窄,軍艦掉頭困難,且完全暴露在江陰蔣軍炮臺炮火射程內(nèi),起義將冒艦毀人亡危險,失去起義原有的影響和意義。
畢重遠同幾位起義骨干商議,為了避免駛?cè)虢?,使起義流產(chǎn)或失敗,應根據(jù)新的客觀情況,變原定的航行中起義為停泊中起義。但停泊中的起義,要比航行中起義難度大得多。軍艦的起錨、啟動和準確使用電羅經(jīng)、航海圖,最短也需4—6小時,這期間一旦出什么紕漏,就會受到周邊蔣軍其他艦只和空軍的圍攻,而“重慶”號只能束手待斃。
盡管有如此風險,陳鴻源、眭世達、于家欣等人都寧愿冒險停泊起義,也不愿駛?cè)腴L江內(nèi)坐失起義機會。畢重遠見幾位骨干有決心,遂在281雷達室召開有更多人參加的會議,提出在吳淞口實施停泊起義,趁夜深入靜,突然暴動,把軍艦開到解放區(qū)。
由于停泊起義風險很大,同時談論的不再是起不起義,而是立即實施起義,將愿望轉(zhuǎn)為行動,有些人思想準備不足,難以適應,與會者中出現(xiàn)了較大的分歧。有的人猶豫不決,有的人感到勢單力薄。
正在爭執(zhí)中,剛剛發(fā)展的成員楊際和來到281雷達室,見聚集了很多人,埋怨道:“你們這么多人在這里開會,不要腦袋了?”他得知要在停泊中起義,認為太危險,拼命反對,也不愿聽任何解釋,激動地說:“如果你們一定要搞停泊起義,我就不干了!”說罷氣沖沖離開會場。結(jié)果此次會議沒能就起義細節(jié)進行討論,不歡而散。
楊際和的行為使畢重遠感到越是臨近起義越要謹慎從事。為防止出現(xiàn)意外,他立即通知發(fā)展楊際和的人,對楊佯稱“多數(shù)人不愿停泊起義,已經(jīng)散伙不干了”。
就在這之后雷達室的于家欣探知艦上來了兩名長江引水員,去江陰的航行圖也已準備出來了。緊接著,滿載的駁船相繼靠上軍艦,把彈藥、油料、給養(yǎng)、淡水補充得十分充足。赴江陰的跡象已經(jīng)非常明顯,而且迫在眉睫,起義行動,再也不能延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