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給孩子制作一面涂鴉墻
很多父母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喜歡在墻壁上、地板上、書桌上亂涂亂畫,覺得孩子在搗亂、搞破壞,于是斥責孩子。其實,這是孩子表達想象的手段,是開發(fā)想象力的重要途徑,這種行為叫“涂鴉”。如果父母懂得賞識孩子的“涂鴉”,就可以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去想象。
身為母親的張女士一直為兒子亂涂亂畫的行為感到煩惱,她說:“兒子不知道是遺傳了誰的基因,從會拿筆的時候就喜歡畫畫,現在上幼兒園了,家里的墻壁成了他的畫板。臥室、客廳的墻面上都有他的杰作,就連床單上也有他畫的五顏六色的線條,我生氣極了,不知打了他多少次。”
其實,張女士不知道,一歲半以后的孩子,最喜歡將畫筆拿在手里,在墻壁上、地板上、桌椅上進行涂畫,通過不同的線條、圈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孩子非常投入、其樂無窮,但卻讓父母傷透了腦筋。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會搶下孩子手中的畫筆,并呵斥孩子,不允許孩子繼續(xù)涂畫。了解孩子的父母知道,這時孩子并不是在故意搗亂,而是在進行“創(chuàng)作”。
有個小男孩4歲了,自從上幼兒園后,他的思維就變得非常活躍,父母發(fā)現他對畫畫特別感興趣,而且經常一邊看動畫片一邊畫畫。有一次,小男孩趁爸爸媽媽不注意,竟然拿起畫筆在客廳的墻壁上亂涂亂畫,一會兒工夫,墻壁上就出現了許多歪歪扭扭的圓圈和形狀怪異的小貓小狗,還有形容不出來的東西。
等媽媽發(fā)現時,已經來不及阻止了。生氣之余,媽媽問兒子畫的是什么,小男孩竟然指著自己的作品,一本正經地把剛才看的動畫片的故事情節(jié)講出來了。這時媽媽才恍然大悟,原來兒子利用畫筆代替文字,把看到的動畫片用獨特的方式記錄下來了,媽媽聽后十分驚訝,和丈夫連連夸兒子聰明。
吃完晚飯,孩子的媽媽提出了一個建議:給兒子開辟一個專門畫畫的墻面。這一提議得到了全家人的贊同。孩子的爸爸特別興奮,他跑到書房,從書柜底下翻出了他上大學時沒用完的坐標紙和工程圖紙。這都是工程制圖所用的大號紙,又厚又白,非常適合給孩子當畫板。爸爸把這些紙弄平整,在邊條上鉆了兩個眼,分別用細繩套個繩圈,掛在客廳的一面墻上,就這樣,小男孩的涂鴉墻誕生了。
當天晚上,小男孩高興地拿起畫筆,給家人“創(chuàng)作”了一幅充滿幻想的畫。在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和支持后,小男孩涂鴉的積極性更高了,每天放學回家,還沒來得及放下書包,就開始涂鴉,看完動畫片,又開始涂鴉,那塊小天地成了他表達想象力的快樂園地,他經常邊畫邊笑。每當畫滿一張,就可以揭下來露出新的一張,既干凈又安全,還非常省事。
◎支持并鼓勵孩子積極涂鴉
給孩子制作一面涂鴉墻,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涂畫,是很多幼兒教育家向家長提出的建議。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開始進入涂鴉期,最喜歡亂涂亂畫,這時候家長最好不要粗暴地干涉、阻撓孩子,而應給孩子提供涂鴉的環(huán)境,支持孩子的這一愛好。
孩子在這個年齡之所以喜歡涂鴉,是因為他們這時候表達能力、書寫能力都很差,而涂鴉不費事,對孩子來說非常輕松,他們想怎么涂就怎么涂,想怎么畫就怎么畫。因此,涂鴉成了孩子進行想象、表達心情、傳遞情緒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在涂鴉的過程中,孩子能體驗到樂趣,獲得成就感。因此,父母最好把家里的一面墻粉刷一下,專門留給孩子進行涂鴉創(chuàng)作。同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想涂畫的時候,就到這面墻上去涂畫,不要在其他地方涂畫,這樣可以保證家庭整體環(huán)境不會被破壞。
◎不必在意作品的質量和繪畫水平
家長不必在意孩子涂鴉作品的質量,即不要在乎孩子的繪畫水平,即使孩子畫的線條不直、曲線不美、圓圈不圓、正方形不工整,也不要強求孩子更正,沒必要過早地給孩子制定繪畫規(guī)則。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同樣想象力比繪畫技巧更重要。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盡情地去表達自己想象的內容,使孩子的思維潛能得到發(fā)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