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戀童狂魔(5)

CSI犯罪現(xiàn)場第2季 作者:(美)丹尼斯·賽琳杰


 

而我們需要確定的是,在案發(fā)現(xiàn)場的周圍有沒有其他的池塘、河流或者溪流,能夠擁有類似或者相同的硅藻群。如果我們在觀察研究了上述水域之后,沒有發(fā)現(xiàn)類似硅藻群的話,那就能十分肯定地說,剩下的地方就是男孩達里奧溺水身亡的地點。

我們從周圍的水域中采集到了各種水樣,包括發(fā)現(xiàn)達里奧游泳褲的地方的河流、尸體旁邊的玉米地之間的河流……我們用酸對這些水樣進行處理,這樣其中的硅藻就會留下玻璃狀的骨架遺骸,這是確定其種屬類別的一個必要步驟。例如,從硅藻的繁殖來看,硅藻是以細胞分裂繁殖為主的。當細胞在分裂時,它的原生質開始膨脹,使上下兩個殼略微分離。它的細胞核進行有絲分裂,載色體、蛋白核等細胞也隨著分裂。原生質體也就一分為二,其中一個位于母細胞的上殼之內,另一個位于母細胞的下殼,然后各再生另一個新的半殼為下殼,這樣形成的兩個新硅藻中,一個與母體大小相等,而另一個則較小。它們如此連續(xù)地分裂下去,多數(shù)的個體將會越來越小。而這種體積的縮小不是無限的,它縮小到一定大小時,會以產(chǎn)生復大孢子的方式恢復其大小。 

許爾利曼博士在顯微鏡下,將達里奧肺部和運動鞋上發(fā)現(xiàn)的硅藻與參考雜志中數(shù)千種已經(jīng)作過完整記錄的硅藻種類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對比。他說,形成復大孢子的方式主要是兩個將接合的硅藻,借運動或分泌膠質而相互接近,然后兩細胞內的核各進行減數(shù)分裂,原生質體亦分成兩半,形成兩個配子。它們各有兩個核,其中一個后來消失,由不同細胞產(chǎn)生的配子脫離母細胞壁后,則相互接合形成兩個接合子,接合子與母體垂直方向延長成兩個復大孢子,如披針橋彎藻。它的第二種方式是,被接合的兩個細胞各產(chǎn)生一個配子,而無配子生殖,是兩細胞在接近后,包在膠質內,而不經(jīng)過接合的,各自形成一個復大孢子,如線卵形藻。

許爾利曼博士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種硅藻的數(shù)量較多,在經(jīng)過比較后他確認,這種硅藻是一種被稱作脆桿藻的淡水硅藻,通常主要是附著在流速緩慢的水里的沙礫上。這種藻類是魚、貝、蝦類特別是其幼體的主要餌料,它們常常與其他植物一起,構成了水環(huán)境的初級生產(chǎn)力。接下來,許爾利曼博士要做的就是使用一種精細復雜的圖表,來分析和確認各種不同水樣中的硅藻樣本。

這是一個冗長而乏味的過程,到了最后,許爾利曼博士終于發(fā)現(xiàn),某個水域中,同樣擁有這種數(shù)量上占優(yōu)勢地位的脆桿藻,它與達里奧肺部和運動鞋上發(fā)現(xiàn)的硅藻種類相同。脆桿藻的殼面是菱形至長橢圓形,它的花紋左右對稱與縱軸垂直??v軸上的擬殼縫并不明顯,它無殼縫,殼環(huán)面是長方形的,細胞內無隔片,色素體每細胞是1至4個,但也有多個的,這就要依種類而異,復大孢子每細胞一個。它們常為群體,那些細胞相連成帶狀,或為鋸齒狀群體,還有少數(shù)星狀,在海水里和淡水中都均有。

而達里奧肺部發(fā)現(xiàn)的硅藻,應該來自一條流速緩慢的小河。

現(xiàn)在,我可以完全肯定地說,在達里奧肺部發(fā)現(xiàn)的硅藻,就生活在采集水樣的那條小河中。而那條小河一些硅藻,除了告訴我們達里奧慘遭殺害的地點之外,它們還有沒有可能告訴我們更多的信息呢?它們能讓我們順藤摸瓜找到兇手嗎?  

那條小河距離達里奧的自行車被發(fā)現(xiàn)的地方只有幾英尺,現(xiàn)在有了在達里奧肺部和運動鞋上發(fā)現(xiàn)的硅藻證據(jù),于是我們斷定,達里奧就是在釣魚的那條小河里遭到強行溺水,從而導致窒息身亡的。之后,他的尸體又被兇手用刀割傷,遺棄在玉米地中。

現(xiàn)在的問題是:究竟是誰殺害了達里奧?他的尸體又是如何被運送到幾公里之外的玉米地中的?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們又詢問了達里奧的朋友和鄰居,一共走訪了村莊里大約近200人。當然,達里奧的家人也要接受盤查。在這樣的案例中,我們一直都這樣做,這是慣例,沒有例外。在沒有找到任何嫌疑人之前,受害人的家人也必須接受詢問,目的就是確定他的家人沒有任何可疑動機。在一般情況下,詢問應當在對現(xiàn)場勘察之間或者與勘察同時進行,這時案發(fā)不久,周圍居民還能對事情記憶猶新,有利于了解罪犯逃跑方向的線索,可以為我們確定偵查范圍提供條件。然后,我們再把詢問的情況與實地勘察所得的資料結合起來,以互相印證或者補充,這樣我們的勘察工作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而且步步深入,按照這種做法,我們才能夠掌握和了解現(xiàn)場的全面情況。

由于可怕的兇手仍然逍遙法外,這個瑞士小村莊的居民非常擔心他們孩子的安全。達里奧的被害已經(jīng)在人們中間引起了極大的恐慌,因為兇手一定非常變態(tài),像這種心理扭曲的人總是會不斷地繼續(xù)作惡。

對于這一點,治安署的鮑爾警官從心理學的角度和我進行了一番探討,試圖從中找出兇手作惡的根源。

對心理變態(tài)的兇徒,我們一般要看他的心理扭曲的程度,以及其年齡和生活環(huán)境。兇手的感情和生活經(jīng)歷不一定就是他產(chǎn)生心理扭曲的根源。也有可能是他看影像作品或者喜歡暴力游戲而導致,這還要從他的生長歷程上來分析。

我們還從“挫折閾值”與挫折承受力的角度進行分析。心理學上常用的閾限值是用來說明人的感覺能力。因為人體接受的刺激是有一定限度的,那種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強度,它的下限被叫做感覺的“絕對閾限”,或“下閾”。而那種繼續(xù)增強也不會使感覺進一步變化的刺激強度就被稱作“上限”或者叫做感覺的“最大刺激閾限”,或“上閾”。例如,剛剛引起聽覺的聲音強度是0分貝,那么,120分貝以上的聲音就不再會引起人更強的聽覺經(jīng)驗,而且會引起疼痛感,這就是“上閾”。

而我們說的“挫折閾值”就是用來分析人們對挫折的感受力。在心理學中把引起挫折感的最小刺激點叫做“絕對挫折閾限”或“下限”;就是把人們能夠承受的挫折感的最高限度叫做挫折適應極限,即挫折感范圍的上限,或“上閾”。而絕對挫折閾限與挫折承受力卻變成了反比關系,絕對挫折閾限越低越容易受到挫折,絕對閾限越高對挫折越不敏感。

綜合起來,兇手應該是一個對外界環(huán)境極其敏感,絕對挫折閾值很低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