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第三十

元和郡縣圖志 作者:唐·李吉甫


◎江南道六▲黔州,黔中。下都督府。開元戶三千九百六十三。鄉(xiāng)一十一。元和戶一千二百一十二。鄉(xiāng)九。今為黔州觀察使理所。 管州十五,黔州,涪州,夷州,思州,貫州,南州,珍州,溱州,播州,辰州,錦州,敘州,溪州,施州,獎州??h五十二。 本漢涪陵縣理,后漢獻帝時分為四縣,置屬國都尉,理涪陵。至蜀,先主又增置一縣,改為郡。晉永嘉后,地沒蠻夷,經二百五十六年,至宇文周保定四年,涪陵蠻帥田恩鶴以地內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為黔州,隋大業(yè)三年又改為黔安郡。因周、隋州郡之名,遂與秦、漢黔中郡犬牙難辨。其秦黔中郡所理,在今辰州西二十里黔中故郡城是,漢改名黔中為武陵郡,移理義陵,即今辰州敘浦縣是,后魏移理臨沅,即今辰州是。今辰、錦、敘、獎、溪、灃、朗、施等州,實秦、漢黔中郡之地,而今黔中及夷、費、思、播,隔越峻嶺,東有沅江水及諸溪,并合東注洞庭湖,西有(巴)〔延〕江水,一名涪陵江,自柯北歷播、費、思、黔等州北注岷江,以山川言之,巴郡之涪陵與黔中故地,炳然分矣。貞觀四年,于州置都督府,總務、施、業(yè)、辰、智、、充、應、莊九州。其年,自今州是東九十里故州城移于涪陵江東彭水之南。圣歷元年罷都督府,景龍二年又罷莊州都督府,復以播州為都督府。先天二年罷播州都督府,復以黔中為都督府。開元二十六年,又于黔中置采訪處置使,以都督渾為使,又隸五諸州入黔中道,仍加置經略使。天寶元年改為黔中郡,六年都督蕭克濟以舊城傾欹,移筑城于江畔。乾元元年,復為黔州。大歷中年,以辰錦等五州為辰錦觀察使,至十年奉敕隸黔府。 州境:東西五百四十五里。南北二百九十八里。 八到:(西)〔東〕北至上都,取江陵府路三千六百五十里,北到萬、開州路二千五百七十里。(西)〔東〕北至東都三千四百四十五里。南至夷州五百八十里。東南至思州二百八十里。北渡江山路至忠州四百里。西北至涪州三百三十里。西南至播州八百里。 貢、賦:開元貢:黃蠟。賦:,布。元和貢:蠟五十斤,竹布,麻布。 管縣六:彭水,黔江,洪杜,洋水,信寧,都濡。 彭水縣,上。郭下。本漢酉陽縣地,屬武陵郡。自吳至梁、陳,并為黔陽縣地。隋開皇十三年蠻帥內屬,于此置彭水縣。 伏牛山,在縣北一百里。 左右鹽泉,今本道官收其課。 黔江縣,中下。西至州二百里。本漢酉陽縣地,隋開皇五年置石城縣,屬庸州,大業(yè)二年廢。武德元年又置,天寶元年改名黔江。 洪杜縣,中下。北至州一百三十里。武德二年,析彭水縣于今縣北十八里置,因縣東一里洪杜山為名,麟德二年移于今理。 洋水縣,中下。東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武德二年,于今縣東置盈隆縣,貞觀十年移于今理。先天元年改為盈川,以縣南有盈川山為名。天寶元年改為洋水,以縣西三十里洋水為名。 信寧縣,中下。東南至州一百三十里。隋大業(yè)十年,于今縣西南置信安縣,武德二年改為信寧縣,屬義州。義州,今夷州義泉縣理是。貞觀四年移于今理,十一年屬黔州。 涪陵江水,去縣二里。 都濡縣,中下。北至州二百里。本貞觀二十年析盈隆縣置,以縣西北六十里有都濡水為名也。 涪州,涪陵。下。開元戶六千九百九。鄉(xiāng)二十六。元和戶三百五。鄉(xiāng)二十一。 禹貢梁州之域。春秋時屬巴國。秦為巴郡地。華陽國志曰:“涪陵,巴之南鄙,從枳縣入,溯涪水?!辫卓h,即今涪州所理是也,與荊、楚界相接,秦將司馬錯田之取黔中地。漢為涪陵縣地,蜀先主以為涪陵郡。武德元年立為涪州,在蜀江之南,涪江之西,故為名。上元二年,因黃莩硤有獠賊強聚,江陵節(jié)度呂請隸于江陵,置兵鎮(zhèn)守。元和三年,中書侍郎平間章事李吉甫奏曰:“涪州去黔府三百里,輸納往返,不逾一旬。去江陵一千七百于里,途經三峽,風波沒溺,頗極艱危。自隸江陵近四十年,眾知非便,疆理之制,遠近未均,望依舊屬黔府。 州境:八到:東取江陵路至上都水陸相兼三千三百二十五里,從萬州北開州通宣縣,及洋州路至上都二千三百四十里。東至東都三千六百里,水路至萬州六十里。東至忠州三百五十里。東至江陵府水路一千七百里。東南至黔州水路三百三十里。 西南至渝州水路三百四十里。西北陸路至渠州陵山縣三百七里。 貢、賦:開元貢:麩金,文鐵刀,醬,元和貢:白蜜,連頭十段布一匹。 管縣四:涪陵,樂溫,武龍,賓化。 涪陵縣,中下。郭下。本漢舊縣,屬巴郡。漢時赤甲軍多取此縣人。蜀置涪陵郡。隋開皇廢郡,縣屬渝州。武德元年置涪州,縣改屬焉。 雞鳴硤山,在縣西十五里。先主時,涪陵人反,蜀將鄧芝討焉。至雞鳴硤,見猿母子相抱,芝引弩躺中猿母,其子拔箭,以樹葉塞瘡。芝投弩水中,嘆曰:“吾傷物之性,其死矣;”果亡。 州城,本秦枳縣城也,自李雄據蜀,此地積為戰(zhàn)場,人眾奔波,或上或下。 桓溫定蜀,以涪郡理枳縣城。 開池,在縣東三十里。出銅鐵,士人以為文刀。樂溫縣,中下。東南至州一百十里。本漢枳縣地,周明帝分置巴縣,武德二年改為樂溫縣,因樂溫山為名,在縣南三十里。縣出荔枝。 武龍縣,中下。西北至州二百五十里。本漢涪陵縣地,武德九年分立武龍縣。 涪江水,在縣南,屈北流注于蜀江。 賓化縣,中下。東北至州三百里。本漢枳縣地,周武成三年省入巴縣,貞觀十一年分巴縣置隆化縣,以縣西永隆山為名。先天元年,以犯廟諱,改為賓化縣。 夷州,義泉,下。開元戶一千四百八十七。鄉(xiāng)一十一。 本徼蠻夷之地,自漢至梁、陳并屬柯郡。歷代恃險,多不賓附。隋大業(yè)七年置綏陽縣,屬明陽郡。武德四年改為夷州,貞觀元年廢,四年於黔州都上縣復置。 州境:東西二百九十里。南北二百九十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取江陵路四千一百五十五里,北取當州路三千七百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九百四十五里。西南至播州二百四十里。東北至涪州四百里。北至黔州五百八十里。東至費州三百里。 貢、賦:開元貢:斑布。賦:粗布。元和貢:葛粉三十斤。 管縣五:綏陽,都上,義泉,洋川,寧夷。 綏陽縣,中下,郭下。本漢柯郡地,隋大業(yè)十二年巴郡丞梁粲招慰所置。 綏陽山,在縣北二十九里??h以為名。 都上縣,中下。西北至州五十里。本漢柯郡地,隋大業(yè)十二年招慰所置。 其處是酋豪首領都集之所,因以為名。 義泉縣,中下。東北至州一百里,。隋大業(yè)十二年,招慰所置,以帶山泉為名,屬義州。武德中于此置牢州,貞觀十七年州廢,以縣屬夷州。 洋川縣,中下。東至州一百里。武德二年于今縣東北置,屬牢州。貞觀十四年于今理置。 寧夷縣,中下。西北至州一百九里。隋大業(yè)八年置,屬明陽郡。武德四年屬夷州,永徽后廢。 思州,寧夷。下。開元戶三千四百四十二。鄉(xiāng)十。元和戶四百二十九。鄉(xiāng)六。 楚為黔州地,秦拔之置郡。自漢至吳并為武陵郡酉陽縣地。吳分置黔陽縣,至梁、陳不改。隋開皇十七年置務川縣,屬庸州,庸州,庸州,黔江縣地是也。 大業(yè)二年廢。武德四年于縣置務川郡,貞觀四年改為思州,以思邛水為名。 州境:東西二百三十里。南北五百十二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取江陵府路三千九百二十五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七百二十五里。西南至夷州四百里。東南至錦州常豐縣五百里。西北水路至黔州二百八十里。南至費州水路四百里。 貢、賦:開元貢:葛,朱砂。元和貢:蠟十五斤。 管縣三:務川,思王,思邛。 務川縣,中下。郭下。本漢酉陽縣地,屬武陵郡。自晉至陳,并為黔陽縣地。 隋開皇十九年置,因川為名。 內江水,一名涪陵水,在縣西四十步。 思王縣,中下。北至州水路三百里。武德三年置。相傳云漢時陳丘為柯太守,阻兵保據思邛水。漢將夜郎數萬,破丘于此,安撫百姓,時人思慕,遂為縣名。 思邛縣,中下。西北至州二百九十里。開元四年招輯生夷所置。 費州,涪川。下。開元戶二百。 本古徼外蠻夷地,漢武帝元鼎六年通西南夷,置柯郡。隋文帝于此置涪川縣,屬黔州,煬帝改為黔安郡。貞觀四年,分思州涪川、扶陽縣置費州。 州境:八到:東北至上都,取江陵路四千三百三十五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一百二十五里。北至思州水路四百里。正南微西至柯、充州一百九十里。西南至播州四百里。東至獎州水陸相兼四百里。 貢、賦:元和貢:蠟四十斤。 管縣四:涪川,多田,城樂,扶陽。 涪川縣,中下。郭下。本漢柯郡之地,隋開皇五年置,取涪水為名。 內江水,經縣北一百十步。 多田縣,中下。西南至州四十里。武德三年置。初屬思州,貞觀八年屬費州。 涪陵江水,經縣南五十步。 城樂縣,中下。東南至州八十五里。武德置,屬思州,貞觀四年屬費州。 南州,南川,下。開戶一千一百二十四。 周屬雍州,戰(zhàn)國時為巴國界,秦為巴郡之地,漢為巴郡江州之境。其男女露頭徒跣,衣皆左衽。周閔帝拓定巴境,以江州置七州郡。武德二年,割渝州置,領六縣。又改為州,四年復為南州。 州境:東西二百一十里。南北一百八十九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三千一百六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九百里。北至渝州江津縣二百三十里。東至契丹土六百里。西至沒丁山八十里。南至溱州二百七十里。 貢、賦:開元貢:斑布。 管縣二:南川,三溪。 南川縣,中下。郭下。本漢江州之地,武德二年置隆陽縣,先天元年改為南川。蘿緣山,在縣南十二里。山多楠木,堪為大船。 溪水,在縣南四十步。 三溪縣,中下。西北至州二百四十里。貞觀五年置,以縣內有溪、東溪、葛溪、三溪合流,故以為名。其縣城甚高險。 溪水,在縣西。 珍州,夜郎。下。開元戶二千六百。 本徼外蠻夷之地,貞觀十六年置。 州境:八到:東北至上都五千五百五十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五百四十五里。(南)〔西〕接夷獠界。東南至播州二百里。北至溱州二百四十里。 貢、賦:開元貢:蠟。 管縣三:夜郎,麗皋,樂源。 夜郎縣,中下。郭下。 麗皋縣,中下。郭下。 樂源縣,中下。 右并貞觀十六年,開山洞與州同置,三縣并在州側近或十里,或二十里,隨所種田外移轉,不常厥所。 溱州溱溪。下。開元戶八百九十二。 本巴郡之南境,貞觀十六年有渝州萬壽縣人牟智才上封事,請于西南夷竇渝之界招慰不庭,建立州縣。至十七年置,以南有溱溪水為名。 州境:八到:東北至上都三千四百三十四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二百九十一里。東北至黔州取珍、播夷路一千三百里。正南微東至珍州二百里。東北至南州二百七十里。東與賓州接界,山險不通,無里數。西接合江縣。 貢、賦:開元貢:茄子,楮皮布,布,黃蠟。元和貢:蠟四十斤。 管縣二:榮懿,扶歡。 榮懿縣。中下。郭下,貞觀十七年與州同置。 扶歡縣,中下。東北至州五十里。貞觀十七年與州同置。以縣燕扶歡山為名。 播州,播川。下。 本西南徼外蠻夷夜郎、且蘭之地。戰(zhàn)國屬楚,秦亦常置吏,至漢武帝平西南夷,置柯郡。貞觀元年,于柯北界置麟州,十一年省。十三年置播州。景龍二年置都督府,先天二年罷。 州境:八到:東北至上都取江陵路四千三百五十五里,北取萬、開州路三千二百七十里。東北至東都四千一百四十五里。東北至黔州八百里。東北至費州四百里。 東北至柯北界巴江鎮(zhèn)七十里。東南至柯州二百二十里。 貢、賦:元和貢:蠟二十斤。 管縣三:遵義,帶水,芙蓉。 遵義縣,中下。郭下。本恭水縣,貞觀十四年改為羅蒙,十六年改今名。 夷牢水,經縣北一里。 帶水縣,中下。東至州七十里。貞觀九年置柯盈縣,屬郎州,十三年屬播州,十四年改為帶水縣,因縣北有帶水為名。 芙蓉縣,中下。西南至州六十里。貞觀五年置在芙蓉山上,因為名。后移于山東三里,即今理是。又有舍月、胡刀、胡江、羅為四縣,并貞觀中置,今廢。 辰州,盧溪。下。開元戶五千三百二十。鄉(xiāng)一十三。元和戶一千二百二十九。 鄉(xiāng)一十一。 禹貢荊州之域。春秋時屬楚。秦為黔中郡。漢為武陵郡沅陵縣地。按后漢書高辛氏有畜犬曰瓠,帝妻以女,有子十二人,皆賜名山廣澤,其后滋蔓,今長沙武陵是也。光武時尤盛,其渠帥精夫相單程等據險為寇。精夫者,蠻為渠帥者也。漢遣將軍劉尚,發(fā)兵萬余人,溯沅水入武溪擊之。山深水急,舟船不得上,蠻緣路邀戰(zhàn),漢軍皆沒。后遣伏波將軍馬援等至臨元擊破之,其單程等悉降。蠻平,因置吏。陳文帝于此置沅陵郡,開元九年改為辰州,取辰溪為名。謹按:辰州蠻戎所居也,其人皆瓠子孫?;蛟话妥有值芰槲妍L,今酉在州西,次南武,次南沅,次南辰,次東南熊,次東南郎。其熊、郎二與酈道元水經注雖不同,推其次第相當,則五盡在今辰州界也。景云二年置都督府,開元中罷。 州境:東西一千二百五十七里。南北一千四百二十七里。 八到:北至上都二千五百一十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二百五十里。東至朗州〔水〕路沿流四百六十里。南至敘州水路五百三十八里。正北微東至灃州七百五十里。西南至錦州水路七百里。正西微北水路至溪州三百六十八里。 貢、賦:開元貢:犀角,水銀,光明砂四斤,元和項:光明砂,藥砂。 管縣五:沅陵,盧溪,麻陽,敘浦,辰溪。 沅陵縣,上。郭下。本漢舊縣,屬武陵郡。陳屬沅陵郡,隋平陳屬辰州。 壺頭山,在縣東四十九里。即馬援攻五蠻置營之所。初援軍下雋,〔似阮反〕有兩道可入,從壺頭路近而水險,從充道則途夷而運遠。充州在灃州西五百里,武德所置崇義縣東北一里故充城是,南至沅陵縣一百二十里。中郎將耿況欲從充道。援以為如進壺頭,扌益其咽喉,賊自破,遂進營于此。賊乘高守隘,水迅船不得進,會暑甚,士卒多疾死,援穿岸為室,以民炎氣。武陵記云:“今山邊有石窟,即援穿空室處?!?明月山,下有明月池。沅陵記云:“兩岸素山,崖石如披雪,寒松如插翠?!?在縣東二百里。 沅江,在縣南二十里。 秦黔中故郡城,在縣西二十里。 盧溪縣,中。東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漢沅陵縣地。梁天監(jiān)十年置盧州,隋末蕭銑于此置盧溪縣,以南溪為名,武德后因而不改。 盧水,在縣西二百五十里。即武溪所出。武陵記云:“溪山高可萬仞。山中有瓠石窟,可容數萬人??咧杏惺乒沸?,蠻俗相傳即瓠也。又有巴蛇,四眼,大十圍,不知長幾里。 麻陽縣,中下。東北至州四百里。陳天喜三年于麻陽麻口置戍,垂拱四年置龍門縣,尋改為麻陽,因戍為名。 三山谷,一名辰山,在縣西南八百三十五里。 苞茅山,產茅,有刺而三脊,在縣西南三百五十里。 敘浦縣上。西北至州三百八十五里。本漢義陵縣地,離騷云“人敘浦而回”,即此也。武德四年,分辰溪置此縣。 車靈故城,在縣南一里。靈則吳之叛臣,入敘溪以自保,號車王,后為吳將鐘離殺之。 辰溪縣,中下。西北至州一百六十里。本漢辰陵縣,屬武陵郡,后改曰辰陽,以在辰水之陽為名。離騷云“朝發(fā)枉渚,夕宿辰陽”,是也。隋平陳,改為辰溪縣。 五城山,在縣東南三百六十二里。武陵記云:“楚威王使將軍莊喬定黔中,因山造此城。” 沅江水,在縣南二百步。 錦州,盧陽。下。開元戶三千一百三。鄉(xiāng)一十一。 本漢辰州盧陽之地,垂拱三年以地界闊遠,分置錦州,以州理前溪,水多文石,望之似錦,因名。長安四年移于伏溪水灣曲中置,即今理是。惟東面平地,余三面并臨溪岸。 州境:八到:東北至上都三千二百一十一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七百五十里。東北至辰州水路七百里。南至獎州陸路五百四十里。東北至溪州五百里。南至思州八百里。 貢、賦:開元貢:光明砂,水銀。 管縣五:盧陽,洛浦,招喻,渭陽,常豐。 盧陽縣,中下。郭下,垂拱三年與州同置,在盧水口,因以為名。長安四年移於今理?;紊?,在縣南一百里。山出丹砂。 洛浦縣,中下。南至州一百八十里。先天二年分大鄉(xiāng)縣置,以縣西洛浦山為名。縣東西各有石城一,其險固,犭乞獠反亂,居人皆保其土。 招喻縣,中下。西南至州陸路八十里。垂拱三年析辰州盧溪縣置。 渭陽縣,中下。東至州三百里。垂拱三年析麻陽縣置,在坡山西。山甚高險,百姓食坡山溪水。 常豐縣,中下。東南至州四百里。垂拱三年置。初名萬安。天寶二年改為常豐。磨匿山,在縣東五十里。 敘州,潭陽。下。開元戶四千九百四十。開元戶一千六百五十七。 秦置黔中郡,漢為武陵郡無陽縣之地。荊州記:“舞溪獠、犭許之類,其縣人但羈縻而已。溪山阻絕,非人跡所覆。又無陽烏犭許萬家,皆咬地鼠之肉,能鼻飲?!彼宄跤诖酥贸街?。貞觀八年分辰州龍標縣置巫州,天授二年改曰沅州。 開元十三年,以“沅”“原”聲相近,復為巫州。天寶元年改為潭陽郡。大歷五年,以境接敘浦,改為敘州。 州境:八到:東北至東都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北至上都三千四十八里。西溯流至獎州八百里。北沿流至辰州五百三十八里。南逾嶺至融州水陸共一千五百里。東南逾嶺至吉州水陸共二千一百里。 貢、賦:管縣三:龍標,朗溪,潭陽。 龍標縣,上。郭下。本漢無陽縣地,輿地志“縣本在無水之陰,后漢省入辰陽縣”。隋初于此置辰州,煬帝廢州。武德七年置龍標縣,因龍標山為名。 朗溪縣,中下。北至州一百二十里。漢鐔音尋。城縣之地,晉安帝省。貞觀八年析龍標縣置,在朗溪之側,因為名。 沅溪水,西南自獠界流入。 潭陽縣,中下。東至州三百二十里。先天二年析龍標縣置,在無水東岸。 溪水,在縣南二里。 溪州,靈溪。下。開元戶四百七十七。元和戶八百八十九。 漢屬武陵郡,為沅陵、遷陵二縣之地,梁置大鄉(xiāng)縣。天授二年割辰州大鄉(xiāng)、三亭二縣立溪州。 州境:東西六百里。東北八百里。 八到:西北至上都二千八百七十八里。北至東都二千六百一十八里。正東微南至辰州三百六十里,一路取西溯流三百七十里。東北至灃州,水陸相兼一千三百里,山路險阻,若遇霖潦,則不通行。本管三亭縣,自縣西水陸路相兼五百里至黔江縣,又西三百里至黔州,其三亭縣與施州接界,山路峻,不通行。 貢、賦:開元貢:朱砂,黃連。元和貢:朱砂一十斤,黃蠟二百斤。 管縣二:大鄉(xiāng),三亭。 大鄉(xiāng)縣,上。郭下。蕭梁置,已具州敘。 齊右城,在縣東二百一十二里。秦時武安君所筑。 陋城,在縣東南六十七里。漢橫海將軍韓說所筑。 三亭縣,中下。東至州水路三百七十里。本漢遷陵縣,屬武陵郡,隋發(fā)人大鄉(xiāng)縣。貞觀九年分大鄉(xiāng)復置,因縣西十五里有三亭古城為名。 酉水南有龍標故城,蜀將馬德信所筑。其城其寬大,在龍標山。 石門洞,在縣東一百五十里。其峽才通一舟。 黔山,在縣西五十里。后漢時陸康伐蠻假此,即禱請為援,諸樹木皆有人馬之形,因平群寇,改為武神山。 旋州,清江。下。開元戶三千四百七十六。鄉(xiāng)一十六。元和戶一千八百四十五。鄉(xiāng)一十六。 春秋巴國之界,七國為楚巫郡之地,秦屬黔中郡,漢為巫縣之地。巫縣即今夔州巫山縣是也,吳分立沙渠縣,至梁、陳不改。周武帝建德三年于此置施州,隋改為清江縣,義寧二年復置施州。 州境:東西六百一十八里。南北四百九十五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二千七百里。東北至東都二千三百八十五里。西至萬州六百八十五里。北至夔州五百里。東至敘州七百六十六里。南至黔州四百八十五里。 貢、賦:開元貢:清沒,蜜,黃連,蠟。元和貢:黃連十斤,藥子二百顆。 管縣二;清江,建始。 清江縣,中下。郭下。本漢南巫縣地,吳沙渠縣,隋開皇五年置清江縣,屬施州,置在清江之西,因以為名。 清江,一名夷水,昔廩君浮土舟于夷水,即此也。 建始縣,中下。南至州一百三十里。本漢巫縣地,后周以前無縣邑。建德三年于此置業(yè)州,并置建始縣,貞觀八年廢,以縣屬施州。 獎州,龍溪。下。開元戶一千七百四十。鄉(xiāng)六。元和戶三百四十九。鄉(xiāng)六。 本漢武陽縣地,貞觀八年于此置夜郎,屬巫州。長安四年于此置舞州,開元十三年改為鶴州,二十年又改為業(yè)州,大歷五年又改為獎州。 州境:八到:北至上都三千八百四十八里。東北至東都三千五百八十八里。西南溯流沿溪至費州五百七十里。西南溯流至柯充州七百里。東沿流至敘州八百里。 南至柯羈縻應州三百里。 貢、賦:年貢:熟蠟三十斤。 管縣三:峨山,渭溪,梓姜。 峨山縣,中下。郭下。本夜郎縣,天寶元年改為峨山。其縣本在渭溪之南,長壽初移于溪北。 渭溪縣,中下。西至州水路一百六十里。圣歷元年,析峨山縣于渭溪東置,因以為名。 渭溪水,北自錦州陽縣流入。 梓姜縣,中下。東北至州水路四百里。建中四年,自柯洞外充州割屬獎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