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失大格的情況下,對自己多一點堅持,大家會接受你的性格。
測量自己的承受力范圍
小林在工作中感覺不到快樂,雖然他經常幫助別人,然而,對同事盡心盡力的幫助,反而被別人當成了習慣。
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性格,是不是應該改變?幫助別人究竟對不對?
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源不在于幫助別人對不對?而在于你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你是真的愿意幫別人,還是刻意做出來的,刻意來改變自己,逼著自己幫別人的。
讓我們先分析一下小林幫助別人的動機是什么?
很多人常說幫助別人就能收獲快樂,我不否認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一個人有一鍋米飯,在吃不完的情況下,幫助別人的確能夠收獲快樂??墒牵绻粋€人只有一碗米飯,自己吃完剛剛飽,他拿出半碗米飯幫助別人,這樣的“幫助”一定有所求——也許是為了得到別人的感激,也許是為了博得好人緣。
如果不是,幫助別人就一定是錯!如果當一件事情你不想做的時候,就一定別去做。你堅持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是有一定的目的的。
這個目的可能是同事對你的回報,或者同事給你的好口碑。
在有所求的情況下幫助別人,萬一你堅持的目的達不到,你就陷入全面崩盤。這也就是說,如果你天生不是樂善好施的人,也一定不要裝,自己心里流著淚的時候,你可以不去給別人施舍錢財。
反之,如果你真的是愿意幫助別人的人,你會不大在乎結果怎么樣,因為你就是這樣的,幫助別人就如同喝水,呼吸一樣自然。你對同事的好,你也會忘掉,你從中收獲了快樂。
工作中也是如此,當你不愿意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不愿意就是不愿意。不必為了迎合大家都喜歡一個愛幫助別人的人,就把自己演成另外的一個人。
拿小林來說,工作的第一位是檢查本職工作完成情況,自己能力強,有余力的情況下,幫助別人,收獲經驗,就不必抱怨同事不領情。反之,自己的工作沒做好,還幫助別人,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即使得到同事暫時的道謝,也不會得到同事發(fā)自內心的尊敬。況且,一般情況下,同事會感覺小林不夠職業(yè)化,不成熟。
一個人不懂得幫助自己,就沒資格去講幫助別人。
況且,除了幫助別人,還有很多事會讓大家發(fā)現(xiàn)你的優(yōu)點。首先你要自己盡快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的閃光點,例如你是個信守承諾的人,同樣也會靠這個優(yōu)勢贏得大家的尊重。
允許自己不接受
很多朋友為了營造好的人脈,就會改造自己的性格,試圖通過修煉自己的性格,容納不同性格的人,實際上這樣并不是完全正確之道。
有時候,當一個人更懂得自己的時候,就會明白自己與某類性格的人沒必要融合,這反而讓他能夠輕松與他人相處。
小金是個性格溫和的人,她和公司的同事小慧關系很好。小慧是那種說一不二的人。因為部門中只有她們兩個是女性,很自然小金就和小慧就走得近一些。
因為小慧的強勢,小金總是感覺心里不舒服。但是她勸服自己應該為了良好的人緣而向小慧妥協(xié)。
小慧一次又一次表現(xiàn)出來的強勢,終于讓小金感覺到自己想錯了。該修補心量的不是自己,也不是小慧,而是應該重新調整兩個人的距離。
同在一個部門,每當小金被領導找去談話的時候,小慧就會纏著小金問領導找她說什么了。開始的時候,小金還想含糊其辭,但是在小慧的逼問下,不得不將領導說的話原封不動地告訴小慧。
后來,小金發(fā)現(xiàn)自己居然有了一個向小慧匯報思想的習慣。每當有事,就主動匯報給小慧。這讓小金感覺完全喪失了自己。
于是,小金不得不疏遠小慧。領導再找小金的時候,小金不再回答小慧的提問,面對小慧強勢的目光,小金平靜地扭過頭,做自己該做的事情。這讓小金終于松了一口氣。
實際上,有的人注定不是你的朋友,一味地補自己的短板是沒有用的,例如在這個案例中,如果小金是一個本身就愛表現(xiàn)自己的“大嘴巴”,她就不會感覺到小慧的“侵犯”。這從本質來說,小金與小慧的距離注定遙遠,如果近了,一定會有刺朝向對方。
總之,別說那些你感覺能給自己帶來好處的話,而要說自己內心真正認可的話。
這樣,你所做的一切行為,就會不停地被印證你說的是對的,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否則,你終會暴露真相引發(fā)危機。
一句話回味
允許和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你才找得到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