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節(jié):第十章 容得下小人才能成就君子——忍讓(1)

雄辯是說服力 沉默更是說服力 作者:成冰


第十章

容得下小人才能成就君子——忍讓

“智者不辯”“為而不爭”,看似消極,實則積極。要駁倒他人很容易,容忍他人則更需要境界。

執(zhí)著并不總是好事

在人際交往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不同于自己的人。大至思想觀念及為人處世之道,小至對某人某事的看法和評論。這些差異都會外化成人與人之間的爭執(zhí)與辯論。

留心我們周圍,爭辯幾乎無所不在,一場電影,一部小說,一個特殊事件,某個社會問題都能引起大家爭辯;甚至于某人的發(fā)式與妝飾也能引起人們的爭辯。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同見解的爭辯過程是尋求真理的過程。辯論,就是為了探求真理、堅持真理、維護(hù)真理而相互說理。由于爭論的任何一方都想推翻對方的看法,樹立自己的觀點。因此,辯論和尋常說話不同,它是帶有“敵意”的語言行為,因而有“唇槍舌劍”之說。爭論留給人們的印象一般是不愉快的,容易使人際關(guān)系融洽的良好愿望落空。

當(dāng)你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意見與他人相左時,當(dāng)你的言行遭他人非議時,你的本能大概就是奮起辯駁,許多毫無意義的事情往往因此發(fā)生。為了避免無益的辯論,此時的你需要對如下問題進(jìn)行冷靜思考:

1.?如果你能最終獲得爭辯的勝利,它有什么意義?若沒有什么積極意義,大可不必動用你的“唇槍舌劍”,一笑了之最妙。同樣,你向別人提出“挑戰(zhàn)”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有價值的,通過爭論使自己和他人都能受到啟發(fā)和教育的問題,不必在那無關(guān)宏旨的細(xì)節(jié)瑣事上做文章。

2.?你辯論的欲望更多的是基于理智還是感情原因?如果是感情原因,諸如虛榮心、表現(xiàn)欲望或面子上下不來,你大可就此打住。同樣,我們向他人提出辯論的問題是否有感情的因素?如果有,那就同辯論的實質(zhì)——探求真理背道而馳了。所以,最好別去做這種不積極的提示而把他人引入無謂爭辯的歧途。

3.?對方是充滿敵意的嗎?他對你有深刻的成見嗎?如果是,那么在這種非理性的氛圍中最好不要再火上澆油。同樣,如果你是處于這種心境,絕對不要向?qū)Ψ教岢稣擃}辯論,因為此時你提不出理性的論點,在辯論伊始就注定了你的失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