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傳還是要立的,童年還是要寫的,無米下炊可是要難死巧婦的??墒请y不倒我們文人,在文人手里,凡事都是可以杜撰的,而且杜撰是有模式的,考研英語都有模式,寫傳為何不能有呢?
我們在研究分析之后,還是發(fā)現(xiàn)了這么一個真理:普通人各有各的普通,牛人在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具體說來,具有以下幾個相同點:
(1)童年喪父,都是母親一把手拉扯大。關(guān)于這點很多人可能不信。很多牛人都是有個完美的家庭的,如果您這樣說那就是抬杠了。我不是說那些人不牛,但是相對于某一種類的牛人,準(zhǔn)確地說是單親家庭培養(yǎng)出來的牛人,多數(shù)都是父親早逝,由母親拉扯大的。比如孔子啊、孟子啊、海瑞啊等很多牛人。這可能跟男性的天生弱點以及母性那獨有的光輝有關(guān)系。但即使有些能耐住寂寞的父親把孩子拉扯大,也少有成為牛人的。比如郭靖跟著母親過,成了大俠,楊康跟著“父親”過,最后沒出息。具體深入的討論,此處就不多展開了。我們只能粗略地得出結(jié)論:母親可以既當(dāng)?shù)之?dāng)娘,而且可以當(dāng)?shù)煤芎?;父親卻不行。
(2)單親家庭出來的牛人都是母慈子孝、家教極嚴(yán)類型的。這樣的家庭背景培養(yǎng)出來的牛人往往最能立得久遠(yuǎn)。即使出現(xiàn)什么問題了,“老婦還可以唾其面”。
(3)“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偉大的母親即使再累再辛苦,也會讓孩子接受孔孟之道。必要的時候會犧牲自己的勞動成果,比如孟母,先是三遷,然后是“子不學(xué),斷機杼”。
(4)牛人成名之后就其童年包括幼年的吃苦的事情,屁大的事都會被翻出來,并且會作為千古學(xué)習(xí)的榜樣。沒成名的就算了,即使自己雇人記載了,也不會有人看。但是往往多數(shù)牛人小的時候飯都吃不起,所以有的時候不得不杜撰一下。
總之,名人傳記的童年生活基本都是胡雪巖這個樣子啦!如果需要什么解釋的話,就再次記住“牛人總是相似的”這句話吧。
但是,關(guān)于胡雪巖的童年生活,倒確實有一件事情不是杜撰的,因為胡雪巖在回憶母親的時候,多次提到過這件讓他終生記憶的事情。
由于家境貧寒,胡雪巖在家沒上過學(xué),后來的墨水都是當(dāng)學(xué)徒的時候喝的。但是胡雪巖的母親是極開明的,而且她虔誠向佛,她經(jīng)常向幼小的胡雪巖講一個騎白龍上天的故事:績溪北面30公里有一座大獒山,山前有一潭名叫白龍?zhí)?,很久以前有一位姓劉的老叟隱居于此,吃齋念佛,終有一天乘潭中白龍飛天而去。胡母經(jīng)常用這個故事鼓勵自己的兒子:“一個人只要誠心誠意,努力向上,總有騎上白龍的一天?!?/p>
“努力向上,飛龍在天”就這樣深深印在胡雪巖的腦海里了,有志向,有努力,飛龍在天就不是夢想!
更別忘了,徽州績溪縣,盡管土地貧瘠,倒也算是山清水秀,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一條登源河由東向西繞村而過。歷史上這里文風(fēng)鼎盛,名人輩出。像民國時期著名的胡適先生,明季三尚書,還有當(dāng)今的胡主席,都是出生于此。
■ 跟10歲的孩子說:我們?nèi)铱磕懔?/p>
安徽績溪胡里村胡家有一條家訓(xùn):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所以,胡雪巖的父親沒有走讀書求官的道路,同樣也不希望胡雪巖當(dāng)官。我們無法說這種家訓(xùn)是好是壞,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必追究,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只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