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給孩子說話的技巧
許多不善于同人相處的孩子都缺乏與其年齡相適應的談話技巧,他們不能用恰當?shù)恼Z言把自己的思想和欲望傳達給別人,也不善于理解別人的需要和想法。由于缺乏談話的技巧和其他技能,因而變得更加消極或者更加霸道,以自我為中心,進而發(fā)展成為更嚴重的社會問題。
教會孩子談話技巧的最好辦法是與家人談話。父母在睡覺之前和孩子交談,或者在飯桌上和孩子進行寬松有意義的談話,或者在散步、郊游中,都是很好的一對一的對話機會。所謂有意義的談話,其特點是實事求是地自然暴露,分享雙方的思想和感情、缺點和錯誤、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及目標和夢想等。對于那些缺乏社交技巧、拙于與人相處的孩子來說,應該進行更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談話。人的會話技能同其他語言技能一樣,可以通過實踐來提高。
實際上,人們總是讓孩子自然而然地談話,任何可能的話題都可以用來討論。例如,孩子喜歡的玩具、游戲、電視節(jié)目等。然后,就要求孩子們自己找話題,并使談話保持幾分鐘的時間。作為父母,應該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引導孩子暢談自己的想法。讓孩子牢記:社交技能是可以學會的;談話技能可以幫助孩子得到社交門票,從而為他人和社會所接受;會話技能包括介紹自己的情況,詢問別人的情況,表達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接受對方等。
(2)學會給人幽默感和愉悅感
幽默感在人的社交能力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擅長幽默的孩子童年時代就在人際交往方面比較成功,因為人們“很難討厭能讓他笑起來的人”。幽默風趣的孩子更受人歡迎。
兒童幽默感發(fā)育的幾個階段。
實際上,和其他情商技能一樣,幽默感的發(fā)育在嬰兒出生最初幾個星期就開始了。在嬰兒6周時,你就可以和他玩藏貓咪,用一塊手絹遮住自己的臉,然后迅速拿開,孩子就會沖你笑。我們天生就知道怎樣讓孩子笑,而且其方法往往是無師自通的。
對2歲以前的嬰兒,幽默的基礎是身體的不和諧性。例如,一個蹣跚學步的幼兒,把鞋子當成帽子戴在頭上,會讓他與大人大笑不止。3歲的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純粹語言本身也會很有興趣。剛開始,他會發(fā)現(xiàn)叫錯名就非常可笑,例如,把“腳”說成“手”,把“貓”說成“狗”,把“媽媽”喊成“爸爸”。重復也會使笑話更可笑。3~4歲的孩子會發(fā)現(xiàn),概念的不和諧也會使人大笑不止。例如,一個3歲的孩子把瓶子放在嘴里并不可笑,但爸爸這么做就太可笑了。5~7歲的孩子語言能力更強,逐漸明白許多詞語有多種不同的含義,而且開始講有雙重含義的謎語。8~12歲的孩子,每個人都會有許多笑語要講,而且迷戀現(xiàn)成的謎語,許多孩子為自己能記住許多謎語和笑話而感到自豪,經??梢钥吹?,全班同學比著講笑話,看誰知道的多。進入中學(13歲)以后,孩子們的認識能力已經比較成熟,能夠看出象征意義上的不和諧性,雙關語和笑話的形式更加成熟,而且這些幽默感就逐漸變成正面課堂行為,而被視為一種社交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