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3)

名門家訓 作者:陶清澈


成長鏈接:重視思想品德教育,讓孩子學會處世之道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可以看到這種情景:三兩人在吃完飯之后,東家長西家短地閑扯,今天誰做什么見不得人的事了,誰又欠誰錢不還了,哪個人太不會辦事做人了,等等,他們卻不知道身邊往往還有孩子在旁聽;還有的家長喜歡在家庭生活中,比如說飯桌上對他人的長短妄加議論,談論單位同事的是非?!啊習浻忻麩o實。”“××工作能力太低了!”“××這人心胸太狹窄?!边@些內(nèi)容似乎已經(jīng)司空見慣,但是長此以往,孩子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染,于是在無意識中就學會了家長的這種惡習。

由于孩子正年幼,價值觀尚未形成,這樣日復一日地受到父母的影響,日后在和小伙伴相處時,無意之中也會產(chǎn)生片面想法,看不到其他小伙伴的優(yōu)點、長處,而且喜歡在他人背后說長道短。當孩子長大之后,這種惡性習慣就會進一步放大,這樣發(fā)展下去,輕者會被眾人孤立,為孩子今后的發(fā)展形成一道屏障;重者會影響團結(jié),給工作帶來損失。古人在孩子的言行謹慎方面已經(jīng)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明代家庭教育家朱柏廬曾教育后代:“輕聽發(fā)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再想?!彼麖纳鐣顝碗s多變的角度,告誡兒女言談行事要謹慎,不要自以為是。清初教育家張履祥說“心虛則隨處能得益”,則把培養(yǎng)謙虛美德的好處推廣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荀子·勸學》中則寫道:“言有招禍也,行有招損也,君子其慎所立乎?!睆牧⑸硇惺碌慕嵌?,教導后人言行要謹慎。漢代劉向說:“智者慎言慎行,以為身福;愚者易言易得,以為身炎?!边@句話則是把謹慎行事提到人生禍福的高度。明朝仁孝文皇后在《內(nèi)訓·慎言》中說:“口如扃(門閂),言有恒;口如注,言無據(jù)?!币躁P門的門閂作比喻,形象地教導后代,謹言慎行才是長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言多語失則難免會招禍的道理。再向前推,《禮記·少儀》中要求孩子要做到“不窺密,不旁狎,不道舊故,不戲色,毋拔來,毋報往,毋瀆神,毋循往”。也就是說不能偷看別人的隱私,不擠眉弄眼與人糾纏,不能揭別人的老底、舊賬,不能有戲弄、侮辱別人的神情和動作,平日行動要安詳,不能慌里慌張地來回亂跑,不能輕慢了鬼神,不要追憶、留戀過去那些不正當?shù)氖虑椤!肚Y》中還規(guī)定:“將上堂,聲必揚,戶外有二履,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等等。也就是說,當孩子到別人家串門的時候,進門前應該高聲叫門、通報,好讓主人知道有人造訪,作好準備。如果人家門外有兩雙鞋,說明里邊有兩個人正在談事情,要等聽到里邊人招呼后再進去。進門時應注意不能踩著別人的鞋,不要踢著別人的坐席,要提起衣服、坐到屋角的位置上,談話的時候要認真地聽,謹慎地回答等等。

上面列舉的一些古人要求孩子謹言慎行的規(guī)定,都是出于父母對孩子為人處世方面的周全考慮,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長大之后為人處世的能力。從這里我們就能夠看出,早在兩千多年前,古人就對兒童的思想教育高度重視。因此,身為當代的父母,更要注意提高孩子的素質(zhì),讓孩子養(yǎng)成言行謹慎的習慣,教給孩子在說話和辦事時要三思而行,切忌冒失,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就是家長們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不非議他人,不飛短流長,不造謠生事,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的良好的榜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