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試不第緣自善意的關懷(1)

張居正評傳 作者:雅瑟


 

告別了長期學習生活的遼王府,把自己與朱憲■一切恩怨拋在腦后,張居正一心做著他的庶吉士,從此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之旅。不過,一切并非像人們期望的那樣順利,但最終張居正還是挺過來了,從一個目中無人的毛頭小孩,成長為一個深諳謀略擅長隱忍的官場常勝將軍。

在這里,不得不提及一個對張居正的成長起過重要作用的人物,他就是張居正鄉(xiāng)試期間的湖廣巡撫顧璘。顧璘又名顧東橋,是金陵有名的才子,與同鄉(xiāng)陳沂、王韋合稱“金陵三俊”,在江南是炙手可熱的名人。他先為應天府的巡撫,后又專任湖廣巡撫。

明朝名義上取消了省的建制,改稱布政使司,相當于管一個大區(qū)的中央部委。和日本今天把各部稱為省一樣,明朝把各省稱為各個布政使司。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所以,行省的最初含義原為中央分設于地方的派出機構(gòu)。明朝雖然改換了名稱,但換湯不換藥。與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明朝的布政使司的官位所有者不是地方的最高長官,而是派往地方監(jiān)察工作的京官。巡撫就是這樣一種官階,它常常是調(diào)換輪職的。

早在顧璘還在南京應天府充任巡撫的時候,有一次,他讀到一位荊州來客攜帶的詩冊,其中有一首詩令他玩賞不已,驚嘆其作者是“異人也,吾不可不物色之”。在得知寫這首詩的人是一個叫張白圭的荊州小神童后,顧璘就把他記在心上了。等后來他調(diào)任湖廣巡撫,剛一上任,就跑到荊州學校查詢:“誰為張白圭者?”這邊的教書先生回答,這里沒有這個人,此時的張居正還是一個頑童,還沒有進入正規(guī)官學,只是在遼王府里讀書。恰巧有一個學生知道這個張白圭,告訴顧東橋說他要找的這個張白圭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顧璘大為震驚,立即召來張白圭,當場出了一個對句進行測試。

在荊州的文廟院里,顧璘坐在樹下的石桌前:“聽說你很會寫詩啊,本大人兩年前就對你略有耳聞。今日剛剛上任湖廣巡撫,特意前來見你一面。我還有瑣事煩身,不能和你深談。不如這樣,我們對兩句對子怎么樣?”本來想多待一會兒,顧璘一看天色突變,估計要下雨了,便出了上聯(lián):“玉帝行師,雷鼓旗云作隊,雨箭風刀?!?/p>

“嫦娥織錦,星經(jīng)宿緯為梭,天機地軸?!睆埦诱摽诙?,氣宇軒昂,文辭精巧。

坐在一邊的顧璘聽了,大喜過望,很是贊嘆,趕忙站起來,連呼:“小友,小友!”當即解下自己的腰帶遞給張居正,“你是首輔之才,將來要佩戴玉帶,我這犀帶配不上你,只不過聊表初次相見的一點心意而已?!?/p>

古人喜好見面互相送禮,但剛見面就把顯示身份與地位的腰帶相贈的還真不多見,況且是送給一個小孩子呢。因此,這一事件就很快成為湖廣朝野上下的一則新聞,一時傳為美談。人們在贊嘆完荊州神童之余,不免要對顧巡撫愛才如命的舉動大加贊賞。剛一上任就能得到這樣的好名聲,對顧璘來說當然是求之不得的,這也是所有朝廷要員從一個京官進入地方文官視野并得到尊重的一個慣用策略。

不過,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是顧璘相中的張居正確實有過人之才,而顧璘也確實不是一般的附庸風雅之士,他做的一切不只是一個禮節(jié)性的儀式,不全為了讓自己得個愛才之名,他對張居正的喜歡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

不久之后,回到武昌的顧璘又寫了一首詩,也算是信,托人帶給張居正。那詩叫做《贈寄張童子》:“……今看十歲能長賦,何用從前咤陸機。麟子鳳雛難可見,碧蹄州喙定堪夸……”

在張居正中了秀才來到武昌官學就學的時候,顧璘還特意把張居正請到自己家里,一起來的還有同在湖廣任職的幾位同僚。他們議論著張居正的才華。

“張叔大真乃國器,將相之才也。想當年,唐宰相張說在自己的任上發(fā)現(xiàn)了七歲的神童李泌。如今我等若能提攜張叔大,也算和他差不多了,至少盡到了自己的一份責任,大明王朝后繼有人??!呵呵……”顧璘自言自語似地說著,并叫仆人喊來自己的兒子顧峻喚。有點醉意的顧璘對著兒子訓示道:“呶,記著了沒,這是荊州的張秀才,將來是一定會到朝廷掌權的。到時候,你可以去找他,他會念及是故人之子,對你有所照顧的?!?/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