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章、元軍來襲和幕府落日(3)

宛如夢幻:日本人的歷史 作者:赤軍


●弘安之役和幕府的衰敗

1279年二月,元朝滅亡了南宋,完全統(tǒng)一中國,勢力更為強盛。到了1281年,忽必烈再次下詔東征,派出兩路大軍:一路由忻都、洪荼丘率領四萬作戰(zhàn)部隊,戰(zhàn)船九百艘,從朝鮮出發(fā);一路由范文虎率領攜帶農具、稻種的十萬江南屯田部隊,戰(zhàn)船三千五百艘,從揚子江口出發(fā)。兩軍約定于六月中旬在壹岐匯合,作戰(zhàn)部隊主管作戰(zhàn),屯田部隊在被占領區(qū)屯田,以為長久之計。

六月初,負責作戰(zhàn)的元東路軍進展神速,不待江南軍到來,先繞過了對馬和壹岐,直接南下侵入博多灣,攻克了志賀島。然而因為日本幕府方面預先做好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在博多附近建起了牢固的石堤,使得元軍的戰(zhàn)艦在到達日本近海時,竟找不到一處可以登陸的地點,只好停泊在海面上等待時機。

在停泊于海上的一個月里,元軍進行的幾次強行登陸作戰(zhàn)都宣告失敗,并且一直遭到河野通有、草野四郎等人所組成的海上敢死隊的襲擾。這般的船上作戰(zhàn),全靠個人水性和武力拼斗,元軍的步兵集群戰(zhàn)術根本無從發(fā)揮,因此雙方互有損傷,誰都無法真正改變戰(zhàn)局。元軍被迫退到肥前的鷹島,等待江南軍趕來會合。

六月底,元江南軍的先遣部隊攻入壹岐,七月初,南北兩軍終于完成匯合。然而就在即將發(fā)起總攻的七月三十日,元軍再次遭到臺風的猛烈襲擊,兵船大部分沉沒,生還者還不到十分之一——這次對日本的失敗遠征,史稱“弘安之役”。

元軍兩次來侵,都因為臺風驟起而遭到慘敗,這只能說明忽必烈敵情搜集和出征的準備不充分,以及指揮官不知天時風候,顢頇無能。然而在日本方面看來,兩次驟起的臺風如有神助,因此尊稱為“神風”,認定日本島國有天神庇佑,永遠不會淪亡——就是這種愚蠢而驕傲的心理,六百多年后才會讓他們欲哭無淚。

拉回來說歡慶勝利的幕府吧,戰(zhàn)爭雖然打贏了,敵人雖然退去了,但幕府卻從此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元朝是如此龐大,隨便發(fā)動一兩次遠征,扔個數(shù)萬人,對國民生計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而面對這樣的敵人,數(shù)年來積極備戰(zhàn)的鐮倉幕府,卻已經庫房空虛,財政緊張了。

更要命的是,戰(zhàn)斗既然打贏了,總該獎賞有功之將吧。按照幕府的傳統(tǒng),御家人應當一心“奉公”,而幕府要公平“恩賞”,恩賞的內容則不外乎土地和莊園。比如“承久之亂”的時候,北條泰時就流放了大批公卿,沒收其莊園和土地以賞賜有功的御家人。然而這次打的是防御戰(zhàn),根本沒能獲得新的土地,又拿什么來賞賜那些奮戰(zhàn)在第一線的九州武士呢?

幕府無力行賞,御家人們或許可以暫時咽下這一口氣,然而這些御家人自己也有一族,有家來,有臨時拉出來的領地上的農民,不可能要求這些人也都秉持著對幕府或主家的忠心不要賞賜。于是御家人只好大量侵占公地來達成獎賞臣下的目的,這些新被侵占的土地和莊園,并非幕府恩賞,也不可能得到幕府的承認,是獨立于幕府經濟體系之外的。就這樣,幕府對御家人和對全國大小莊園的控制力開始減弱。

饒是如此,仍有大批武士破產,而相對的,“百姓名主”中倒有相當數(shù)量因為發(fā)戰(zhàn)爭財而上升為武士階層。這些新武士和舊的御家人不同,和鐮倉幕府并無嚴格意義上的主從關系,他們?yōu)榱吮Wo自己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產品,經常阻礙幕府對年貢的征收,甚至武裝襲擊和奪取運送年貢的車隊。當時稱這些新武士集團為“惡黨”,惡黨首先出現(xiàn)在近畿地區(qū),逐漸蔓延到日本各地,甚至很多不滿幕府統(tǒng)治的地頭和守護也逐漸與惡黨們暗中勾結起來——后來聲威赫赫的楠木正成,其實就本是河內的惡黨頭子。

以上所述,都是“文永?弘安,蒙古來侵”給日本社會造成的不安定因素,這些不安定因素舊已有之,因為戰(zhàn)爭的刺激開始泛濫并且日益嚴重。此外,日本家族制度的變更,也給幕府統(tǒng)治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

日本古代家族,表面上看是屬于家名繼承制,實際上則屬于諸子析產制,也就是說,一門總領世代相傳給嫡子(沒有嫡子的情況則另論),并且只傳一人,然?老子隱居或去世,名下財產卻是平均分配給各個兒子的。本家的一門總領掛個家督的空名頭,他的實力未必比得上那些分家,分家只是在家族完整的前提下聽命于總領而已。

因為這樣,所以御家人的領地經過很多代以后越分越細,就算分家沒有離心傾向(打敗元軍以后,基于財政上的考慮,這種離心傾向其實是越來越嚴重),一百頭羊集合在一起,也比不上過去的一頭獅子。于是很多家族就逐漸從諸子析產制向總領繼承制方向轉化,也即老爹隱居或死后并不分家,財產都是一門總領繼承人的,別的兒子都得靠這個新總領來養(yǎng)活。

為了保持御家人的?力,鐮倉幕府鼓勵這種新的轉變,而在執(zhí)權北條氏內部也加強得宗專制,事實上,從北條時賴直到鐮倉幕府滅亡,一共有十二名執(zhí)權粉墨登場,但是握有實權的卻只有出身得宗的時賴、時宗、貞時與高時四人而已。

然而北條氏可以這樣搞,別的家族若也這樣搞,勢力就會越滾越大,甚至逐漸強大到足以和北條氏相抗衡。這種繼承制從諸子析產向總領繼承方向的轉化,事實上經過了漫長的近三百年才得以徹底完成,新舊輪替所產生的動亂先后搞垮掉兩個幕府——第一個,就是鐮倉幕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