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的一段時間,華爾街——這條位于美國紐約曼哈頓區(qū)、只有500米長、11米寬的街道,無疑成為全世界最矚目的焦點。這一次,華爾街的受人矚目,不再是因為世界金融帝國中心的至上地位,而是由于一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這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華爾街金融風暴”越演越烈、波及面越來越廣。
在人們對這場危機充滿未知的時刻,《對話》推出了這一系列節(jié)目,試圖回答一系列的為什么。世界都在困惑,尤其是中國人,本來一直扮演著好學生的角色,就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前不久,中國的銀行界還派出了龐大的代表團前往華爾街進行訪問,認為那代表著金融行業(yè)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但是,一場風暴席卷而來,五大投行或溺亡,或被整合,或轉換了身份。竟無一幸免!
《對話》敏銳的判斷與及時的決斷都令人敬佩,這一氣呵成的六期節(jié)目,邀請了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金融學終身教授黃明,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美林亞太有限公司中國區(qū)主席董事總經理劉二飛,摩根大通中國區(qū)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小加,分別就金融危機的起因、經過、影響,以及政府的政策監(jiān)控等問題,為大家詳細講述并分析,其時效性與知識性都很到位。
這六期節(jié)目基本上是連續(xù)播放的,節(jié)目的錄制形式也是非常的簡單,就是講座,嘉賓在臺上講,觀眾在下面聽,然后是觀眾的提問。所以,從節(jié)目的表現(xiàn)上并不精彩,但嘉賓都具有一流的水準,所講的內容也是大眾關注的熱點,而聽眾,顯然是經過挑選的,素質上佳,提出的問題也就有分量,也到位,因此,整個系列的節(jié)目并不沉悶。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蘇寧在2009年出席第三屆中國銀行家高峰論壇時表示:在應對危機過程中,各國中央銀行主要采取創(chuàng)新貨幣工具、強化貨幣支持,直接向市場甚至企業(yè)注入流動性,改革金融監(jiān)管體系等措施。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如下啟示:第一,隨著國際化發(fā)展,金融市場之間、金融部門之間、金融和實體經濟的聯(lián)系日益復雜,除加強對單個機構的金融風險研究之外,還應該強調關聯(lián)性,從宏觀角度防范系統(tǒng)風險。第二,加強市場透明度。由于金融產品日益復雜,現(xiàn)在金融監(jiān)管部門和投資者已經難以準確地掌握金融機構的監(jiān)管情況。這種信息不對稱是這次危機的主要原因,監(jiān)管部門和投資者需要充分了解金融產品風險。第三,完善評級制度。第四,充分進行研究,必要時進行大膽的金融創(chuàng)新。
黃明講述金融危機原理
華爾街危機怎么傳遞到世界各地?華爾街危機對中國有什么影響?我們的金融老師出了問題,我們要不要接著學華爾街?中國資本市場什么時候才合適與世界市場接軌?在美國華爾街有一些局部的金融危機怎么會傳播到全球各個市場?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黃明在現(xiàn)場給出了答案。
對此,他通過兩個問題進行闡述。一個是跨國跨市場的拋售,一個是市場信心的傳播。
“跨國跨市場拋售,因為在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的過程中,有很多投資者不會只投一種產品,他會投很多產品,打一個比方,很多投資者持著次貸的產品,同時還持著其他的產品,次貸產品出現(xiàn)危機導致價格劇烈往下跌,導致了很多倉位的損失,在損失的情況下整個投資組合就有很多虧損。
“另外,現(xiàn)代金融市場跟中國國內情況有點不一樣,很多機構投資者都帶著杠桿倉位。什么叫杠桿,就是所持有的部分資產都是用借來的錢購買的,華爾街幾大著名的投資銀行杠桿率都到了40倍,這意味著每40億美元中有39億美元都是借來的,自己只有1億美元的資本,這樣就知道風險會有多大。
“因此,次貸跌了,整個組合也跌了,同時杠桿風險就放大了,這個時候為了保護的風險,就得收縮;收縮的方法就得賣,賣什么呢?不會賣次貸,因為次貸已經跌得賣不掉了,只能賣還沒有跌的東西,比如公司債,大家都賣公司債,公司債就跟著跌了。
“此時,假如另外一個基金手上持有公司債和股票,公司債跌了就必須賣別的東西才能收縮,于是就賣股票,從美國賣到別的國家去了,就這樣,跨國跨市場的整體的出售導致了本來是次貸的危機傳染到了公司債市場、股票市場,傳染到美國之外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傳染的傳播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