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管轄上的關(guān)系?!锻踔啤氛f:
千里之外設(shè)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八伯各以其屬,屬于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日二伯。
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jiān),監(jiān)于方伯之國,國三人。
《鄭注》二伯,說“《春秋傳》日:自陜以東,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
《公羊》隱五年傳文。則鄭氏雖以此為殷制,也以為周朝亦是如此。又武王滅商,使管叔、蔡叔、霍叔為三監(jiān),《王制》這所說的,也明是周制。鄭氏以《王制》多為殷制,又或以為夏制,都以其和《周禮》不合,勉強立說的,不足為據(jù)。
第(二)是往來交際的關(guān)系?!锻踔啤氛f:
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天子五年一巡守。歲二月東巡守,至于岱宗,紫,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辟。命典禮,考時月正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祗,有不舉者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為不從,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為畔,畔者君討;有功德于民者,加地進律。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東巡守之禮。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禮。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禮。歸假于祖禰,用特。
《王制》這一段,全根據(jù)于《尚書·堯典》偽古文分為《舜典》。和《白虎通·巡守篇》所引的《書大傳》,想必是今文書說。
又《白虎通》:“因天道時有所生;歲有所成;三歲一閏,天道小備;五歲再閏,天道大備;故五年一巡守;三年,二伯出述職黜陟;一年物有所終始,歲有所成,方伯行國;時有所生,諸侯行邑。”《公羊》隱八年《何注》,也說“三年一使三公黜陟,五年親自巡狩”?;冈辍蹲ⅰ?,“故即位比年,使大夫小聘,二年使上卿大聘,四年又使大夫小聘,五年一朝”。則又與《王制》不同。這都是今文家說。
至古文家說,卻又不同。案《周官·大行人》:
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謂之侯服,歲壹見,其貢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甸服,二歲壹見,其貢嬪服;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男服,三歲壹見,其貢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采服,四歲壹見,其貢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衛(wèi)服,五歲壹見,其貢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謂之要服,六歲壹見,其貢貨物;九州之外,謂之蕃國,世壹見,各以其所寶貴為摯。王之所以撫邦國諸侯者:歲編存;三歲徧覜;五歲徧省;七歲屬象胥,諭言語,協(xié)辭命;九歲屬瞽史,諭書名,聽聲音;十有一歲,達瑞節(jié),同度量,成牢禮,同數(shù)器,修法則;十有二歲,王巡守殷國。
又《左傳》昭公十三年:
歲聘以志業(yè);間朝以講禮;再朝而會以示威;再會而盟,以顯昭明。
許慎《五經(jīng)異義》以今文說為虞夏制,《左傳》所說為周禮。賈逵、服虔以《左傳》所說為天子之法。崔氏以為朝霸主之法。鄭玄則以為五年一小聘,比年一大聘,三年一朝,是晉文霸時所制。虞夏之制,諸侯歲朝;而虞五年一巡守,夏六年一巡守?!吨芏Y》所說,是周制;《左傳》所說,不知何代之禮。均見《王制正義》。又《王制疏》引《五經(jīng)異義》:“《公羊》說:諸侯四時見天子及相聘,皆日朝?!涠喾暧诼啡沼?。古周禮說春日朝,夏日宗,秋日覲,冬日遇(案見《周官·大宗伯》),許慎……從《周官》說,鄭駁之云……朝通名,如鄭此言,《公羊》言其總號,《周官》指其別名,《異義》,天子聘諸侯,《公羊》說:天子無下聘義,《周官》說:間問以諭諸侯之志,許慎……從《周官》說,鄭無駁,與許慎同也?!?/p>
又《孟子·告子篇》“天子適諸侯日巡守,諸侯朝于天子日述職。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读夯萃酢菲疤熳舆m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日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日: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以為晏子之言。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養(yǎng)老尊賢,俊杰在位;則有慶,慶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在位,則有讓。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以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栋谆⑼āた槛砥氛f:“諸侯所以考黜何?王者所以勉賢抑惡,重民之至也。
《尚書》日:三載考績,三考黜陟?!毕挛呐F列黜陟的辦法,更為詳細。怕和《王制》所載,同是一種空話,未必真能實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