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聞,六十六歲的豫劇名伶常香玉重建“常香玉劇團”,以常氏老中青三代演員為主,演出拿手好戲《西廂記?拷紅》。與往昔不同的是,當年紅極一時的“紅娘”常香玉,而今改飾老夫人一角,“紅娘”則由她的孫女小香玉扮演。這也是長江后浪推前浪,是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筆者早年看過常香玉的演出。她主演的《拷紅》、《斷橋》、《大祭椿》、《花木蘭》等劇,唱腔舒展奔放,變化自如;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確實令人叫絕,至今難以忘懷。
常香玉九歲便隨父學戲,開始時小生、須生、武丑都學,后來才專攻旦角。由于他幼工扎實,十歲便登臺演出,到1935年她十三歲時,就譽滿開封了。當時,她在開封演出《桃花庵》、《秦香蓮》、《五虎墜》,唱的是“豫西調(diào)”,觀眾感到很新鮮,開始場場爆滿,可是,演得時間長了,觀眾逐漸減少。怎么辦?為了保持自己的競爭能力,常香玉決心拿出新劇目和有特色的唱腔,爭取觀眾。于是,她在父親的幫助下,請人排新戲。頭一出便是連本的《西廂記》。
當時排《西廂記》是很困難的。常香玉扮演的紅娘是個喜劇人物,唱腔應(yīng)該活潑輕快,而她所唱的“豫西調(diào)”低回委婉,只適于演悲劇。其父當機立斷,讓她去學高力活潑的“豫東調(diào)”??墒牵敃r各流派都故步自封,門戶之見很深,改學流派被視為“大逆不道”。于是,機智的常香玉女扮男裝,溜進“豫東調(diào)”戲班“偷”戲。此后,常香玉排演的《西廂記》,不僅將豫西、豫東兩調(diào)糅合在一起,而且吸收了大鼓、墜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和京劇的一些韻味,創(chuàng)造了別具一格的新唱腔。
常香玉的唱腔改革,開始時自然遭到了豫劇界一些人的反對,但當“紅娘”一炮打響,成為豫劇舞臺上一個光彩熠熠的藝術(shù)形象時,便很快為人們所公認。從那時起,《西廂記》成了常香玉的代表作,幾十年久演不衰。
(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