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蟋蟀聲聲動鄉(xiāng)情

老俗事 作者:周簡段


中秋節(jié)后,氣候一天比一天涼起來。樹上的蟬聲與田疇里的蛙聲相繼消逝了,就連蟋蟀也離開了野外的草叢或石罅,悄悄地躲進(jìn)廊檐下,雖說還在苦吟,但已是凄凄切切的了。

夜寢帳中,夢魘后醒來,再不能寐。忽聽得一只蟋蟀仿佛就在臥榻下叫著,那聲音緩慢而微弱,遠(yuǎn)不如乍出生時叫得那樣急促而響亮。這使我不禁吟起《豳風(fēng) 七月》的詩句:“七月在野,七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笔前。坝梢岸檬菫榱吮芎?,這是候蟲向人間發(fā)出藏將暮的信號!寒暑易節(jié),如此急遽,倏忽我已兩鬢染霜,焉得不凄然淚下,重新勾起悠悠的鄉(xiāng)思!

童年的我,與故鄉(xiāng)的伙伴們一起捉蟋蟀、斗蟋蟀,是何等的快樂?。√嶂∏傻慕z籠,迎著燦爛的朝霞,踏著晶瑩的露珠,在天壇的草地里,在太廟的松林內(nèi),在景山的石坡上,在故宮的朱垣下,到處搜覓可愛的蟋蟀。手被蒺藜劃破了,鞋襪被濕漉漉的泥土弄臟了,也在所不顧。只要捉住一只七、八厘重的“蟹殼青”或“江麻頭”,便欣喜若狂,并迫不及待地把它們放入“萬歷章”或“古燕趙子玉”的大斗盆里,屏氣凝神,觀看一場驚心動魄的“鏖戰(zhàn)”。

幾十只被放養(yǎng)在庭院花叢中的蟋蟀,夜間得了露水的滋潤,歡唱之聲不絕于耳。那聲音頗像動快的村婦們爭先恐后地?fù)芘鴻C(jī)杼,尖利而又急促。母親笑哈哈地對我說:“促致嗚,懶婦驚?!蔽也唤馄淞x。母親便解釋說:“蟋蟀的別名叫促織,又名趨織或投機(jī),謂其聲如急織。立秋女功急,故趨之。懶婦自春而夏,直至秋涼,仍然游手好閑,而御寒之冬衣全無著落,聞候蟲急鳴如何不震驚呢?”直至弱冠后,我才悟出:母親所言,不僅是恥笑懶婦,而且也是啟發(fā)我要珍惜時光,期望我做出一番事業(yè)。

另一位像母親一樣關(guān)懷我的,便是小學(xué)時期的羅老師。她是一位溫文爾雅而又博學(xué)的女性。有一次我居然在她的語文課上門起蟋蟀來,一陣“嘟嘟”的長鳴把同窗們逗得哄堂大笑。羅老師遂捏著教鞭向我走來,我惴惴不安地忙用雙手掩住頭,嚇出一身涔涔的冷汗。但她并未打我,只是沒收了那個鐫有“樂戰(zhàn)三秋”字樣的斗盆,然后講起號稱“蟋蟀相公”的明末奸相馬士英擁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清兵臨長江,猶以斗蟋蟀為戲的故事。那侃侃的言辭,激昂的聲調(diào),如同一聲驚雷,終于使我從迷夢中覺醒,脫身于玩物喪志的歧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