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茗心(五)()

山居性紀:性是種子,禪是花開 作者:吳光磊


(五)

說來話長,那還是我剛來雞足山一個多月的時候,尚且暫住在半山腰的迦葉殿。那里當時只有三位師傅,住持演德師是個和善的老和尚,未說話便總是先笑咪咪地點頭,仿佛無論你說什么他都能先答應下來似的,與法源寺山門看到的彌勒佛倒有幾分神似。

一日,隨眾早課后,閑來無事,我向老和尚請問這雞足山可有什么神奇的方物,或者有沒有詳盡介紹這里的書籍。老和尚一樂,操著濃重的川音問我:“啥子算神奇嘛?!毕駛€參禪的話頭兒拋過來,我還真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看我也咪咪地傻笑地對著他,老和尚自顧自轉身向內院走去。我追著他,一路上向他解釋說就是比導游圖更詳細點的資料也行,他還是笑而不答。到得一處禪房,我抬頭一看,喲!上書藏經閣,兩邊的聯語頗有意思:問無始劫來,是從何日數起;觀百千億佛,都向這里莊嚴。橫書的匾額四個字——大千只眼。

待得打開門,你猜怎么著,這里居然是一個圖書館。可不僅佛教書籍啊,文史哲以及其他宗教的什么閑雜圖書都有,我居然還找到幾本小說,當然年代都比較久遠,近的也要落伍個一二十年。原來,十幾年前,這里有發(fā)心的居士出資,要辦個佛學院,于是重修了殿宇,三進院落,成了目前雞足山最大的廟子。條件設施都具備了,師資生源卻總也湊不齊,后來也就半途而廢了。只剩下如今這三位老僧(其中還有一位編制是行腳掛單暫住的)保守著這輝煌如新的祖庭。

老和尚在印制過多散置角落的書堆上隨便拿了一本,撣撣日久而蒙在書上的灰塵,遞給我,我一看——《雞足山志》。謝過,回去一翻,哈哈,正合我意,如獲至寶。

看到上面記載著:“山之高,自麓至巔九千四百丈,周圍四百里,前列三峰,后拖一嶺,宛然雞足之形。其中分見之山,四十有奇,峰十有三,崖壁三十有四,洞四十有五,溪泉一百余所。至于岡嶺壑澗,林谷峽石,亦有不可勝數者。雖山中深隱積修之士,未易遍覽,而況土大夫來游者,暫至倏還,又安能周知其勝,使山無遁奇哉!” 午飯后暗自思忖,想來即使逍遙如霞客徐弘祖者,也曾慕名兩次登臨,并盤桓數月,親自撰寫游記,譽之奇觀勝景海內第一。

我雖非純粹搜玄探勝之輩,但對里面提到的一些山形水景也頗為好奇,尤其是山洞?!皬那坝凶?,山里有個洞,洞里有個和尚講故事……”打小我就會背這支童謠,過份的薰陶再加上武俠小說看多了,讓我總是對深山老林心向往之。從小就總愛發(fā)白日夢,隱隱地覺得自己將來有一天一定能在某個野曠無人,足跡罕至的深山里找到某個幽玄的古洞,發(fā)現些許神異隱修之人或者珍禽異獸,靈芝仙草之類的寶貝。

你還別說,這《雞足山志》上就提到了很多,比如“金華洞,釋南松,得茲洞,結草為衣,不火而食數十年……?!?、“仙鶴洞,洞前多松,鶴巢之,傍產靈芝、松菌、奇香異草。身如洞窄,傴樓趨入,秉炬回環(huán),幽奇疊見。其中有深潭,神龍潛焉。”、“媵蛇洞,中有異書及法華經,故靈蛇為之守護。”、“玄鹿洞,當良夕芳辰,玄鹿呦呦……洞之奇,渾非人境……”、“玄玄洞,洞高千仞,窺鳥翔入其內,其幽奧矣……崖竹遮蔽,蘿木交陰?!卑?,真是越看越勾起我無窮睱想。就想,這是清人的記述,離現在很近,且如正史般嚴肅,即使有演繹的成分,也不會像那種野雞之書那樣過份夸張失實,遙不可尋到憑空捏造。反正也無礙清修,不妨在經行的時候往山深處走一走,興許有什么意外的收獲,該是多么有意思的一件事啊。

不幾日,趕上我從縣上采辦日用品回來,住在祝圣寺。聽人提起附近有玉龍瀑,可以觀覽,而且順流而下有好多隱修者的茅棚,就決定第二天拿出一整天,先把這周圍尋游個遍。

豎日清晨,我備好一整天的干糧,便上路了,沒帶手機,估計當天也就回來了。

玉龍瀑的對面是解脫坡。名字的由來是明清的時候,這里曾有禪院,參禪的僧俗道眾每日出坡勞作,權當悠游解脫。《雞足山志》里有“解了一切,脫然自恣,雖曰粗因,實梵細行。”一句,即是明證。讀來歡喜,印象深刻。可惜現在禪院毀棄,僧眾無聞,周圍一片莽莽竹海,再無形容的那種層層疊疊參天碧樹,參差錯落騰地朱籮的勝景。又趕上枯水期,瀑布水勢微弱,兩相結合,這里也就沒有了“奔濤舞雪,涌翠凌蒼”的宏大氣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