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百多年的時間里,中國一直在不斷地認識西方,但對西方而言,中國依然是一個古老的、不清晰的、一再被誤讀的國度,而其被誤讀的程度遠遠超出中國人的想象。
當中國人不僅能夠說出美國總統(tǒng)的名字,還能說出北美票房榜排序和納斯達克行情時,絕大多數美國人只知道毛澤東、姚明,他們對中國知之甚少,只知道那是一個人口眾多、充滿神秘的東方古國。大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認識并不比10年前或者100年前多多少。而這種認識,也許比不被認識還糟糕。
20世紀最后的10年,西方的舞臺上開始有了東方的面孔,有著細長眼睛的呂燕走上巴黎的T型臺,穿長衫的周潤發(fā)在好萊塢電影里講著風趣的臺詞,西方傳統(tǒng)的審美視點與不自信的中國在做著不平等的交流。
中國第五代導演一些早期的成名之作,加深了西方社會對中國的誤會,在他們的電影中中國人依然是麻木的、善良的、受到壓抑的形象。
所以現在,很多德國人認為中國人還是頭扎著大辮子,身穿長袍馬褂;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人都是面黃肌瘦的東亞病夫,或是常?!把Щ钡某舐袊缓芏喽韲苏J為中國的產品都是假冒偽劣商品……
因此,當聯想集團斥資17 5億美元收購IBM個人電腦業(yè)務,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時,它對于國際社會的震撼力遠遠高于它的商業(yè)價值。并購宣布后,一位IBM的員工對《華爾街日報》的記者說,他從來沒有想象過這樣的事情會發(fā)生,一家中國企業(yè)兼并了IBM。
2004年12月8日,聯想正式收購IBM個人電腦業(yè)務。
(新華社攝影部 供稿)
國際一些主流媒體在報道該新聞的同時,將目光齊聚中國公司的海外擴張戰(zhàn)略,并認為中國企業(yè)正在登上世界舞臺??偛课挥诿绹乃具_盛全球咨詢公司總裁唐納德·斯特拉斯?jié)h姆說,中國正在迅速成為國際并購者,聯想收購IBM個人電腦業(yè)務僅僅是開始而已。
是的,中國在世界頗帶偏見的眼光里悄然崛起,我們早已不是他們想象中的樣子。我們無須向他們辯解,只須用我們的行動向世界宣告:你們需要重新認識中國,世界需要重新認識中國!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投資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水域的石油和天然氣業(yè)務;
山東兗州煤業(yè)投資了一家位于澳大利亞的煤礦公司;
上海寶鋼集團公司投資了澳大利亞的一家鐵礦;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投資了一家澳大利亞的發(fā)電公司。
法新社的報道稱:除在非洲、東南亞和中亞地區(qū)的收購外,中國已在海外58個石油和天然氣項目中進行了近百億美元的投資。
《華盛頓時報》指出:尚不具備復雜技術的中國企業(yè)已經開始在世界舞臺上展示自己。
中國的家電企業(yè)海爾,已經把自己的工廠設到了美國,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到銷售,全部本地化。
1999年4月30日,中國海爾集團開始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設其在北美的第一個家用電器生產基地。
“紐約的網、南卡的廠、洛杉磯的設計——海爾正在走進美國五大家電制造商”。這是美國家電業(yè)對海爾在美國成功地實施本土化戰(zhàn)略生動形象的描述,即海爾在紐約建起了貿易公司并以此為中心建立了在美國的銷售網絡;在南卡州建起了海爾家電生產廠,產品直接在本土銷售;在洛杉磯的設計中心可根據美國市場的消費趨勢進行設計,然后在南卡的工廠生產。
在南卡州,美國海爾人搞起了“OEC”管理(即海爾日事日畢、日清日高管理法),美國海爾員工站在“6S大腳印”上進行優(yōu)劣講評——美國人接受了海爾的文化、海爾的管理理念。
美國海爾貿易公司總經理邁克爾說:“最偉大的成就將會屬于海爾這個中國著名的品牌。它成功地將自己推介給了世界上最難進入的市場,將它這樣定位是因為它在國內已經成為質量和創(chuàng)新的代名詞。其他外國制造商已經進入這里,并希望通過價格來贏得市場份額。而我們努力用創(chuàng)新的、有完善服務的、有營銷支持的產品來贏得市場。”
中國用自己的行動給世界帶來震撼,世界也逐漸在這種震撼中開始改變自己對中國的看法。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媒體機構都開始以相當長的篇幅,用專題的形式集中深入地報道中國。比如英國廣播電視公司、美國有線電視公司、美國《新聞周刊》等。美國《時代》周刊也以“中國新革命”為題,對中國的崛起進行了解讀和深入報道。
中國人有一種強烈地把自己融入到世界大家庭中的愿望。而在這個中國認識世界的過程當中,世界也在渴望更多地了解和認識中國。
全球化經濟下,中國經濟的崛起不是“獨善其身”,也難以做到“俏也不爭春”。中國經濟崛起的足跡注定是金庸筆下的凌波微步,是強手之林、暗礁險灘、急流飛瀑中的美妙前行。
最有活力的中國經濟將對世界經濟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
——經濟學家 厲以寧